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2010-10-31 02:51:26)
标签:
孔子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伦理道德杂谈 |
分类: 天下书屋 |
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有人也称之为儒教,实际上,按照我们上一篇所提出的宗教的定义,儒家绝对算不上宗教,这种文化的核心不在于终极位格的存在,它建构的核心就是自身的一套伦理道德。
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是要对世界本质、死亡、灵魂等问题做出终极回答的,这种回答是科学、哲学等领域都回答不了的。儒家文化对此没有回答,孔子在面对弟子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的时候那著名的六个字的回答是“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想从生的意义探讨,在看待死亡的意义,而对死亡的终极意义,儒家没有回答。
西方文化与此相反,西方文化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文化,即建立在人人必有一死的认知上推出人生活着的意义,这与中国文化恰好相反。儒家文化为主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终极问题、对于死亡之后的超越性、属灵性的事情,儒家是不关心的。
我们在谈论《中国文化原初的状态》那篇探讨过,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于先秦时代,那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这种文化在大争之世是具有极强的现实功利性的,因此社会人伦关系、社会治理的方法和道理、自身出于治世、盛世和乱世中的处世之道、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这些是儒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集体人格缺少对属灵世界的关照,同时也缺少对外部世界知识性的探讨,而是取而代之的都是一种道德思考。因此从这点上来说,儒家绝对不是宗教,而是一个道德伦理学派。
我重申这个观点,这种文化原初状态上所形成的差异,影响了不同民族的集体人格,思维模式,也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走向,有着历史的必然发展脉络。如何突破自身文化的局限,最大限度的吸取不同文化的优势,那么这种文化本身是最具有更新能力的,以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复古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创新,能够最大限度的接受其他文化因子,克服自身文化缺陷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握有历史发展的风向标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