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你,千千万万遍--电影《追风筝的人》

(2010-04-22 16:24:31)
标签:

追风筝的人

哈桑

阿富汗

塔利班

娱乐

分类: 天堂电影院

为你,千千万万遍--电影《追风筝的人》

 

2009年,埃及,古尔代盖的海滩上,万里无云,太阳暖洋洋的,眼前是红海那色彩迷人的海水,我便在这沙滩上掩卷读罢了胡塞尼的这本《追风筝的人》,风筝最后又飞上了蓝天,阿米尔为索拉博飞奔而去,那个喀布尔的男孩儿哈桑,也会看见风筝重归蓝天的时刻。书是小颖从国内带来的,是过去的两年,我读到的最美的当代外国文学小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电影《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电影《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电影《追风筝的人》

在昨天去录制现场的路上,瑶瑶在车里又和我聊到了这部《追风筝的人》,我们都是先读的小说,后看的电影,也许,我们心中也都有个追风筝的人的意向,当电影直观的呈现出这个意向的时候,有可能打碎我们脑海中所设想的那个唯美的画面,所以瑶瑶说她更喜欢小说,这我能理解,电影改编文学文本作品普遍性的难度就是难以用画面描摹出读者在阅读中建构起来的审美想象,一部电影是很难精准的描摹出一千个读者心目中那一千个汉姆雷特的。

 

 

也许是原著写的太成功了,所以会对电影要求的有些苛刻,实事求是的讲,这部同名电影改编得还是很成功的,在电影中我看到了苏联入侵前的喀布尔,那里虽然贫穷,但是人民生活得也很快乐,女人可以穿着性感时髦的衣服,也可以不戴头巾,大家可以一起欢颜聚会,放风筝比赛更是全城的一件盛大的节庆。苏联肮脏的入侵率先改变了这一切,而反抗这个国家入侵中居然崛起了一个更邪恶的组织----塔利班,太凶残,太残暴,太该死了。瑶瑶看到这段落的时候也很恐怖,问我是不是他们对女人真的那样,我在伊斯兰世界生活过,我知道那些有着虔诚信仰的穆斯林,他们慈善、慈悲的,他们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一群人,但塔利班不是,他们披着宗教的外衣,玷污着真主的英明,是真正的恶魔,电影如果说有不足,就是还没有把小说中写到的,那些塔利班的恶行表现得更充分。

 

这是一个很饱满的故事,阿富汗、喀布尔,富上家的少爷阿米尔与他家仆人的孩子哈桑是一对好伙伴,哈桑总是拼命的保护有些胆怯的少爷,他们两个一起合作,在风筝大赛中割断了其他对手的风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哈桑是最好的追风筝的人,因为第一个见到对手掉落的风筝也是一种无上的光荣,然而哈桑在被几个大的杂碎男孩子强暴的时候,胆怯的阿米尔没有出手援助。阿米尔为了减少自己负疚的内心,不惜错上加错的嫁祸哈桑,迫使哈桑和他的父亲离开了阿米尔的家。

 

有风筝飞舞的喀布尔,在两个男孩儿的童年中是美好的,在内在人物的故事转折中,阿富汗的命运经历了历史性的转折,但是是急转直下的,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父亲流亡到了美国,多少年之后,阿米尔知道,哈桑原来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而哈桑则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家产,与自己的妻子都被塔利班杀害了。阿米尔带着勇气重新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喀布尔,寻找哈桑留下的唯一的儿子,也是他的侄子,那里已经被塔利班糟蹋成了人间的地狱,充满了血腥,昔日的胆怯少年,寻找勇气,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救赎,曾经一度怀疑神灵的他,最终匍匐在清真寺,虔诚的向真主祷告·······

 

在当初塔利班炸毁著名的世界遗产巴米扬大佛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臭名昭著的政权,这部小说也是我第一次从一个阿富汗人的口中看到“苏联入侵”和“塔利班时代”的阿富汗,电影的开篇,在欢快的阿富汗音乐伴随下,阿米尔和哈桑一路飞奔,追逐风筝,他们穿过喀布尔热闹的集市,那时候的阿富汗也是温馨美好的,这组镜头带给我熟悉的伊斯兰气息。影片最终获得自由是逃向了美国,其实不需要美化什么美国价值观、出于人之常情,谁愿意生活在塔利班这样的肮脏政权下面?风筝都不能自由的飞翔,人何以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