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侍生之心侍死--日本《入殓师》(四)
 (2010-03-15 23:43:49)
	
			
					(2010-03-15 23:43:49)		| 标签: 入殓师日本电影广末凉子娱乐 | 分类: 天堂电影院 | 

与其说大悟是对入殓师的职业开始的拒斥,不如说他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迷茫与困惑。他重新拿出了自己儿时学琴用的大提琴,找打了影片中一个与父亲情感沟通的石头,这是一个父爱缺失的孩子。
 
电影在音乐中闪回大悟儿时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家庭后来的破裂是大悟内心的一个伤痛。
 
父亲遗留下的咖啡馆有很多父亲遗留的唱片,应该可以想象,父亲是他音乐的最早启蒙者。
 
 
 
 
在大悟的印象中,母亲的回忆是清晰的,而父亲的形象是缺失的。

 
电影的配乐是久石让,水准是一流的,这部电影是我在《外出》之后收录的一套完整的电影音乐原声,大提琴的伴奏适合晚上一个人写作的时候聆听。

 
 
 
桥上的大悟看着鱼儿逆流而上的努力,有着一番队生死的感悟,这个桥段我很喜欢,有濠濮间想的那种意味,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样的道理“子非鱼安知鱼之苦”呢?
 
能参悟生死本身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忙着向死亡努力的人生,所谓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却也是个让人痛苦的沉思。能入庄子那样鼓盆而歌的人不多,学会泰然处之也许是能超越痛苦的。
 
 
 
 
在这长的邀请下,大悟又参加了一次入殓,这次有了完整的入殓仪式,看到了如何将亡者重新装扮得美丽,用他的感悟来说:“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这需要冷静。准确,并且要怀着温柔的感情,送别故人时的静谧,让所有的举动都变得如此美丽。”
 
 
 
 
日本人是一个很注重细节和意识之美的种族,这个神道教与佛教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国家,即便是在表现入殓师这样的职业上也表现出一种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在入殓师小心翼翼的动作中,我们欣赏的是庄重得体的仪式之美,在这种神圣与肃穆的情感中抵消了面对死亡的压抑与悲痛。

 
一场葬礼之后,导演插入了一段浴室的戏,澡堂的熟客告诉大悟老板娘坚持用传统的柴火的方式来烧水,他奉这座澡堂是日本第一。想想中国大陆拍摄的那部《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传统的缅怀。
 
 
 
老板娘像大悟的妻子讲起了她不曾了解到的丈夫忧伤的那一面。
 
 
静谧的雪夜,与心爱的人喝一杯,倾心交谈是很幸福的事情。
 
酒后,忧伤的话题还是忍不住谈到了父亲,只是在妻子的提示下,他才发现母亲原封不动的保留了父亲的咖啡屋和唱片等物品,不是怨恨,是爱和怀念。
 
我挺喜欢影片中的这座小咖啡屋
 
雪夜,大提琴声,还有很多故事吧
(待续)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