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何处----帕慕克《伊斯坦布尔》
标签:
帕慕克伊斯坦布尔诺贝尔文学奖土耳其杂谈 |
分类: 天下书屋 |
”我们一生当中至少都有一次反思,带领我们检视自己出生的环境。我们何以在特定的这一天出生在特定的世界这一角?我们出生的家庭,人生签牌分派给我们的国家和城市----都期待我们的爱,最终,我们的确打从心底爱她们----但或许我们应当得到更好的人生?我有时认为自己不幸生在一个衰老贫困的城市,淹没在帝国遗迹的余烬中。但我内心的某个声音总是坚信这其实是件幸运的事。财富若是关键,那我的确可算是有幸生在富裕人家:当时这城市正处于最衰落期(虽然某些人有法子证明事实相反)。基本上,我不愿抱怨,我接受我出生的城市犹如接受我的身体(虽然我宁可更俊美,体格更健美)和性别(即使我依然天真地问自己,假使我生为女人,情况会不会更好)。这是我的命运,争论毫无意义。我本书的内容是关于命运的······
----帕慕克《伊斯坦布尔》

人在出生前是可能有无数种可能性的,未经允许一经被抛向这是世界就注定了一种可能,生为王子,还是生为乞丐都遵循于起始,对来世的渴望与对前世的回思,都不如对今世的反思来得实际。
教育是可以让一个孩子轻易的建立起对历史的自豪感和那种对国家的爱的,但这种爱有时候也会在接触现实中发生动摇和变化,帕慕克出生的是伊斯坦布尔历史上最衰落的时期,并且也注意到有人是有办法证明一切相反的,但他并不抱怨,对于你来说,抱怨是你的权力,选择不抱怨也是你的自由。
当你检视周遭的生活,也许你会轻易的被现实从那种虚妄的自豪感中打落在地,看看周遭:愈演愈烈的腐败、居高不下的房价、严重不公的教育、黑暗无比的医疗、人潮汹涌的失业潮······一切是那么的不完美也不和谐,是有很多人想要离开这里的,帕慕克笔下最衰落的伊斯坦布尔也是值得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这样能读懂忧伤写出忧伤的人。
假设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这点不必抱怨,不公的命运是可以尝试一种方式来反抗的,这种反抗针对的不是命运本身,实际上是环境,生活得环境,当你有能力改变它的时候是可以尝试去做的,但是要有策略,你应该先要了解到,它的强大以及可以粉饰太平的能力,让你一切泰然接受,蒙蔽到底,尽管你很痛苦,真正的快乐是建造环境的人,他们还是能让你在把痛苦当成快乐,安之若素的活下去。
如果没有办法逃离、如果注定生活在这里,如果注定生活在这里又不想同流合污,怎么办?一个国家的忧伤要比一座城市的忧伤更被窃,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有些国家不值得爱,也不可爱,那么怎么学着帕慕克那样去爱?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下去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