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现实,惊叹你的奇迹--伟哉《阿凡达》


标签:
阿凡达卡梅伦美国电影梦想奇迹娱乐 |
分类: 天堂电影院 |
走出电影院的大门,今冬第四次寒流的冷风提醒着这里是现实的冰冷,不过我头脑中的思绪却还在回味刚刚结束的《阿凡达》这部电影,梦幻、纯真、奇迹、伟大、感动。
走到电影院门前的报亭,我平生第一次为了一部电影买下一本书,只想重温一下那梦幻般的世界。给姗姗打了电话,这部电影让我产生观看的欲望,并非因为媒体上热捧的热潮,因为我想来对中国的媒体保有戒心,是因为这个女孩儿说,这部电影是她长大以来看到的最完美的影片,大学时代的崔老师在他的博客里面对对这部影片也是极力推崇。我周日的时候在影院的门前看了看,结果附近这家影院没有3D的,这样的影片不在电影院里面看3D的可惜了。今晚走到影院门前,有意中看到这部影片打折,只要30元,不是因为便宜,其实主要是昨天看到新闻说胡玫的《孔子》要来了,《阿凡达》可能要提前下线,我怕错失机会连2D都没机会在影院看了。这是自从蒙古国归来前夕,三年来我第一次走入电影院看一部电影,而实际上,尽管是2D的,我以足够惊叹和折服了。
科幻,这曾经是我儿时最钟爱的题材,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超人的时候自己都惊呆了,长大后,反而疏远了这个题材,原因呢,可能也是一种现实吧。但是《阿凡达》让我重新点燃了对这个题材的热情,只是看到那种很单纯、很单纯的梦想。晚上去附近的小卖店买东西,店铺里的老板看我拿着《阿凡达》的书,他看过了说,看人家美国人拍摄的大片,好看也看得懂,看中国导演拍得大片,难看也看不懂。我觉得这话很实在,这些年看过国内那些所谓的知名大导演抛出的一个个的绣花大枕头,其实我觉得大陆的这些电影导演应该觉得羞耻,而且,我真的很不尊重的说一句,和《阿凡达》这样的影片比,中国那些所谓的大片垃圾得一文不值。一个导演,一个电影人,我不在乎是是不是拍摄商业片,还是注重艺术片,重要的是你真诚,真诚的对待观众,真诚的对待电影,可是那种浮躁,那种赤裸裸的商业恶俗的炒作,以及极端劣质的影片故事质量,让你真的没办法不唾弃。
美国、好莱坞,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我想一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一个不断能激发想象力的国度是伟大的,它的精神是可敬的,哪怕如同孩子般单纯的梦想,却依旧能被守护。这世界真的有个美国梦。我们的梦想在现实中是被不断压榨,挤碎的,我们只能在别人的梦想中惊叹,折服。感谢电影这伟大的发明,美妙24格被美国人发挥得这么好,感谢卡梅伦,《泰坦尼克号》后又奉献给我们这样的精彩。
比起那些《独立日》中的外星人入侵,在《阿凡达》中这次人类的大多数实在不是好东西,糟蹋了地球,又去糟蹋别人的家园,哥本哈根的大会,那些大国们的丑陋表现足见了。电影中的故事我能想到一些类似的影片:《与狼共舞》、《红河谷》、还有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仰仗科技的优势,自以为强大的部族,随意掠夺弱小,弱者也有生存的权力,也会反抗。看到影片中纳威人的反抗,想起了印第安历史上的“菲利普王”,为反抗殖民者拼力死战,后世这块土地的人们依旧敬仰他。
菲力浦王最终与自己的小邦同归於尽,他只是留下一句让殖民者心惊肉跳的话:
“拼必死之命,殉必亡之国。” ——万帕诺亚酋长,菲力浦王 1675
"determined not to live until I have no country."—— Wampanoag
sachem ,King Philip 1675
人类是对自然平衡最大的损害者,最大的害虫,卡梅隆讲述的故事是如此,在中国的语境下还有另一番解读,《南方周末》用了一篇题目报道说是”史上最牛钉子户对抗史上最牛拆迁队“,这幽默并不好笑,让小民以自焚和投掷燃烧瓶来反抗强大的暴力拆迁,韩寒说这样的事情本来荒谬的就只有在人类和外星人之间,但是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悲哀。谁赋予你剥夺他人家园的权力,狂妄的以各种理由摧残他人?
现实的人是不会飞的,但是人的梦想是可以在想象中飞翔的,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残疾人,但是在《阿凡达》的世界里,他不但健壮,能飞奔攀爬,而且他能飞翔,伟大的神赋予人类以想象能力,这是多么奇迹的创造。现实的人是沉重的,在现实的泥淖中想象的翅膀折断了,走在回到蜗居的路上,我仰望一眼天空,天空泛红,霓虹闪烁,看不到那璀璨的星光,很遗憾,我们不但飞不起来,连看一眼那最能激发人无穷想象的浩渺苍穹也很难。
梦里,也许,你也能梦见阿凡达的世界,回身过去,说一声,去他妈的房奴的日子、去他妈的工作、去他妈的老板、去他妈的大学、不用你的狗屁社会保障,大声的说,我们的世界也可以自由飞翔······
谨以此文向创作《阿凡达》的电影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