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三十年最不满的是教育
(2010-01-09 00:48:24)
					
											标签:
																				
                            教育改革大学生失业杂谈 | 
					分类: 笔扫天下 | 
十年间,大学生就业由不是问题,变成了问题。政府的发展战略,遂从“GDP优先”转为了“就业优先”。有关部门号召大学生们,一不要高薪,二要多考虑基层,三要自主创业。从“天之骄子”,到毕业即失业的“蚁族”,中国大学生们十年走了个轮回。有评论说,改革三十年来,全民最重视的是教育,但变化最小的还是教育。
----《南方周末》2009年12月31日第22版
 
1998年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扩招,一种叫毛入学率的东西提高到了15%,四年后毕业人数212万,比前一年的145万多了46.2%,到2008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10万,2009年新的毕业生人数还要更高。
 
一大批20岁--30岁的最该工作的年轻人,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开始失业,蚁族聚居村形成和壮大。卖猪肉、搓澡、看厕所、协管交通、按摩、殡葬业这些行业都成了很多大学生们无奈的选择。被誉为百年大计的中国教育,放弃了精英化的追求,走了产业化的歧路,并且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糟糕。而对于一个考生,一个家庭来说为了攻读一个大学生所花费的,一个学生十年苦读,分数,应试最终杀过独木桥的考生,所付出的高昂教育成本和低落的就业状况是反差的。
 
”读书顶个球用,读书顶个鸟用“的读书无用论出现了,被就业的怪诞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研究生也自杀等问题出现了。有关部门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一不要高薪,但问题是凭什么不要高薪,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不是为了找一个卖猪肉或者按摩的工作吧?否则何必上大学呢?第二,考虑基层工作,绝大多数的蚁族都是穷二代,拼爹的游戏中输了,为什么不让富二代的子弟下基层呢?城乡差别之下,很多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就是为了做成里人吗,再说了,那些学了国际贸易、学了工商管理等等奇奇怪怪专业的学生回到基层做什么呢?第三自主创业,无钱无经验,面对一个潜规则的社会,一个毕业生如何自主创业,他自身的经济基础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很差。
 
有关方面的鼓励和号召显得那么的无聊与无用。改革了三十年了,把教育办成这个样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何谈百年大计,没有教育体制根本的改变,这种状况还会继续恶化下去的,荒废的是一代代学子,遗憾的是国家的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