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时空的思念--想念鲁迅先生

(2009-12-14 20:06:08)
标签:

鲁迅

思念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放上久石让的《跨越时空的思念》,打开书,今天我拜读的是鲁迅先生的《无常》与《女吊》,先生笔下的两个鬼的形象。最近一段时间,借着重看电视纪录片《先生鲁迅》我又重新开始更详细的来阅读鲁迅先生,我重新获得了很多太多的新的发现。

 

曾几何时,我们站在应试教育的门槛里面学了太多机械化的关于鲁迅先生的概念,但当为人生与真知,国家与民族认真的去思索一下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对先生还有很多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跨越时空的思念--想念鲁迅先生

我觉得先生和我们好亲切,这是在经历了生命真实体悟后的又一种感受,他的思想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铁屋子里面的现实,他给我们勇气去直面那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爱护青年学生,当中国的教育不断的“毁人不倦”,当更多的老师忙于糊口已经无力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时,我们庆幸历史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鲁迅先生,让我们可以去透过时空遗留的文字去对话。

 

我看到了先生小时候在家道败落的时候出入当铺和药铺,体味到了这世态炎凉,这炎凉之感于今日之中国亦然,我看到了那个在南京水师学堂苦苦求学去在“乌烟瘴气”的陈腐学堂中找不到真知的迷惘少年,这和依旧乌烟瘴气的高等学府与考研路上挣扎的莘莘学子们有着怎样的契合,当年一本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给了那迷惘中的鲁迅先生第一次思想的启蒙。

 

日本留学七年,回国之时28岁的鲁迅先生是成熟的,他已经找到了”弃医从文“,疗救这个病态民族的民众那麻木的灵魂,但是他依旧面临过在浙江任教期间生计上的困惑,直到去往北大,而我也在这个年纪回国时候重新认识了先生。先生的爱情有个一段传统封建包办婚姻的悲剧,而先生也知道离婚的女人悲惨的命运,一切都承受着,先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一样的忧愁与烦恼,却能够超越庸俗,保持着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注。先生可以以笔作刀的去战斗,去复仇,但是对青年学生却充满了关心与爱护,今天还有多少能想先生这样善待学生的学者,胡乱的上着自己都不信的课程,传授着于人生毫无意义甚至分外有害的知识,一片犬儒化的思想,沉睡于铁屋子中。最近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的自杀让人更加对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绝望。真理的路可以追寻,但不必指望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追寻。

 

重读鲁迅先生,为生命沉思,走出一条路。永远怀念,永远的鲁迅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