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勒惠支--鲁迅先生欣赏的德国版画家
标签:
鲁迅珂勒惠支版画杂谈 |
分类: 天下书屋 |
在久石让先生《跨越时空的思念》伴随下,我今天重温的是鲁迅先生写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1〕,这篇文章选自《鲁迅全集》的第六卷。这也是一位同情关注底层人民的有着艺术良知的德国艺术家。我也在网上选来了她雕刻的几幅版画,配合鲁迅先生的点评,欣赏一下。
《穷苦》(Not)。石刻,原大15×15cm据原版拓本,后五幅同。这是有名的《织工一揆》(EinWeberaufstand)的第一幅,一八九八年作。前四年,霍普德曼的剧本《织匠》始开演于柏林的德国剧场,取材是一八四四年的勖列济安(Schle-sien)〔21〕麻布工人的蜂起,作者也许是受着一点这作品的影响的,但这可以不必深论,因为那是剧本,而这却是图画。我们借此进了一间穷苦的人家,冰冷,破烂,父亲抱一个孩子〔22〕,毫无方法的坐在屋角里,母亲是愁苦的,两手支头,在看垂危的儿子,纺车静静的停在她的旁边
《母与子》(MutterUndKind)。制作年代未详〔27〕,铜刻;据《画帖》,原大19×13cm在《凯绥·珂勒惠支作品集》中所见的百八十二幅中,可指为快乐的不过四五幅,这就是其一。亚斐那留斯以为从特地描写着孩子的呆气的侧脸,用光亮衬托出来之处,颇令人觉得有些忍俊不禁。
《俘虏》(DieGefangenen)。同上的第七幅,原大33×42cm,画里是被捕的孑遗,有赤脚的,有穿木鞋的,都是强有力的汉子,但竟也有儿童,个个反缚两手,禁在绳圈里。他们的运命,是可想而知的了,但各人的神气,有已绝望的,有还是倔强或愤怒的,也有自在沉思的,却不见有什么萎靡或屈服。

《反抗》(Losbruch)。同上的第五幅,原大51×50cm谁都在草地上没命的向前,最先是少年,喝令的却是一个女人,从全体上洋溢着复仇的愤怒。她浑身是力,挥手顿足,不但令人看了就生勇往直前之心,还好像天上的云,也应声裂成片片。她的姿态,是所有名画中最有力量的女性的一个。也如《织工一揆》里一样,女性总是参加着非常的事变,而且极有力,这也就是“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的精神。
天下蝼蚁皆悲苦,人生何处不悲凉。
大爱不灭,先生千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