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一生平安--贾樟柯《三峡好人》
标签:
三峡好人贾樟柯电影娱乐 |
分类: 环游世界的故事 |
这是我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其实早就想看看他的电影,很多片子内容都了解很多了,也许太过奔忙的生活中有过许多压抑吧,所以好多次都错过了,这次终于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了他导演的影片《三峡好人》。比起那些”大“导演不断的编织的绣花枕头,贾樟柯导演一直以一种平民视角关注底层和边缘人群,这点是可敬的。
就像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去抢救性的写作苏联劳动营一样,有些题材如果你现在不抓紧去做,以后恐怕就很难再表现了。王小帅以一部《青红》完成了以成往事的三线职工的祭奠,而贾樟柯这部《三峡好人》则记录了一个三峡工程和一个群人的故事。他们许多年后也许只会因为这部电影作为一个群像还被后人看到。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韩三明是一个山西的煤炭工人,来到四川找寻自己要移民的妻子和女儿。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性最大的工程,与之相关的是许多人的命运与生活的变迁。
三峡的背景被不断的与个体的人物相对应,拆迁过程中无数的纠纷与矛盾在爆发。今天的中国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现实主义与荒诞主义的表演舞台,可惜缺乏那种真正有现实主义的作品。反而是一种无线夸大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怪物级影片大行其道,其实本身也是一种荒诞。
三峡工程的拆迁现场,有着一种触目惊心的震撼力,电影的镜头展现出了这种冲击力。电影中每个配角都很精彩,真实。他们似乎都没有喜怒,遵循着一种习惯活着。连那穿上表演戏法,强迫翻包要钱的行为都没有任何人反抗。逆来顺受成为所有人的本能天性。
电影中用烟酒糖茶这些日常生活品划分了几个单元,这些日常用品代表着这些底层人的一种交流方式。这个用人民币背景看各自家乡夔门和壶口瀑布的情节给我印象很深,对这些移民和背井离乡找寻亲人的人来说,家乡的概念与优美仅仅是人民币后面的这一副图画。
贾樟柯采用当时最流行,通俗到俗的歌曲作为影片的一种背景音乐穿插,比如这部电影中这个小男孩演唱的一首《老鼠爱大米》,在我们耳朵都要挺烂的感觉下,韩三明却被勾起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韩三明无数次的眼望眼前的一片疮痍,会想些什么呢?这个可爱的小青年一直还可爱的学着周润发的小马哥,浪漫的气质与破败的现实显得格格不入。对话中我们知道,韩三明的妻子是从四川拐卖买来的,又跑回去了。你通过对话知道,拐卖妇女这种事情在当地人看来并不好奇,中国很大,四川离我所在的地方也很远,有些事情其实我们并不了解。只是看到韩三明依旧后来的剧情,我们才知道,原来被拐卖的妇女未必嫁不到好人。两个人互播手机号码这段也很有意思,韩三明的手机铃声是《好人一生平安》。经历得多了有时候自己也不免怀疑,有多少好人能一生平安。但是这是韩三明的心跳,而这个小青年则不屑的说了句:”操,现在奉节还有什么好人“。
小青年的手机铃声是《上海滩》,这背景音乐下,镜头切换到了长江三峡,这就是流到上海滩的那条浪奔浪流的江,只是同饮一江水的人的生活反差是很大的。
韩三明寻找着女儿,赵涛的出场寻找着自己的丈夫,那个唱着《老鼠爱大米》的孩子继续以《两只蝴蝶》出现,完成一次剧情的关联。
文物也在因为这个工程被抢救性的挖掘,吹电扇的这场戏象征着人物被压抑的欲望。
找到了两年没有音信的丈夫,也没有什么吵闹,只是毫无感情的分手。人心里的感情都被生活掏空了。
一首《酒干倘卖无》也是一种情怀,那个叫小马哥的小青年就这样死了,没有人在乎过他怎么活,也没有人在乎他怎么死的。韩三明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妻子也后悔自己回来。原来回来的生活还不如被拐卖到一个好人家。这是不是生活得荒诞。
三万块钱的条件,韩三明又从这个男人手里买回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又要到南方去找自己打工的女儿。妻子告诉她女儿去南方打工,三明问她这里不就是南方吗,妻子说更南的南方,东莞。那个地方的女孩又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呢?像是又一部电影。
那些纯朴的三峡民工们,与三明一起要去山西煤矿打工挣钱,听说有危险,他们沉默了片刻也都以举杯的方式答应了。这就是中国忍受重要的民工们,就在写这篇稿子之前,我刚看到黑龙江鹤岗的矿难,殡仪馆的员工托着矿难遇难者的尸体的照片,那照片不就是一组活生生的电影镜头吗?而那些我们不知明的死难者也不就像那个喜欢学着小马哥的小青年,还有那些无数在山西小煤矿中挖煤的矿工吗?
举杯祝愿吧,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