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蚁族》之思(1)

(2009-11-24 01:58:11)
标签:

《蚁族》

温铁军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如果带着问号读《蚁族》,则可知:这种社会问题,源于1990年代末期推进教育产业化之中的大学扩招、至今没有纠错而是将错就错地把书中没有透露的那些既得利益群体造成的制度成本对弱势群体转嫁、且竟如皇帝着新装般堂而皇之!其后果,往往顺势扩散为社会问题。例如:由于人们支付高教成本时隐含的预期收益高于离校后被一般劳动力市场 "再定价 "的实际所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不多的各种 "蚁族 "越来越多地聚居一处扩散情绪,遂导致几乎任何社会冲突都会有 "无厘头参与"。果如此,"蚁族"所揭示的就是一个教育产业化直接制造的不和谐因素 --但愿治本有道。

  --温铁军(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199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是高等教育扩招的一个背景,很多家长,特别是贫穷家庭的家长,手里的钱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或者孩子上学的时候才肯拿出来话,平时则是省吃俭用的过活。中国教育扩招这一个政策却准备的把握到了这些家庭的心理,既然不能让大家都得病花钱治病,那扩招无疑是扩大内需的一个好方法。

 

我至今记得在2001年上大学时候的车上,听到两个农村家长的对话,“你说人那孩子考600多分才上的大学,却有谁谁谁家的孩子花点钱200多分也上去了。”曾经高考独木桥最不合理的分数还能一度维持一个基本的相对公平,虽然北京的考生和其他地区的考生之间从来没有公平,但是当扩招开始的时候,这一公平显然也已经被打破了。

 

那年,我的班级考入天津某著名名牌大学的学生,真的只有200多分,确实全班去的最好的大学,班主任也啧啧称奇。十年寒窗大学梦,依旧让很多学子兴奋走入各自的大学学堂。

 

扩招,教育产业化,那是对这些学生来说是完全不关心的概念。直到多年以后,才在网络新闻上看到,扩招之父的人叫:汤敏,而教育产业化意味着什么,那时候只是觉得,大学每次新生一开学,楼盖的速度就很快,最快的学校四号教学楼三个月就投入使用了。

 

毕业了,很多人才明白,大学给大家的是什么。至今,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并没有被正式否认,98金融危机的阴霾早就过去了,扩招留个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留给一代人的是什么,而这代人终将成为社会的接班人,这段青春奋斗的经历,对每个个体的心理又将投射的是什么呢?没有选择堕落的蚁族,在一种顽强的坚持下,其实真的有很多值得敬佩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