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爱的国家与一个无爱的时代--重读鲁迅

标签:
鲁迅杂谈 |
分类: 天下书屋 |
“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鲁迅全集》1卷,323页
一个富家子起着摩托车,趁着夜色,发着刺耳的怪叫在街面上疾驰而过,险些被挂到的人恶狠狠地咒骂着这个飙车的青年。我行路间的思绪就被这尖叫与咒骂声所打断,好像还是不久前,杭州那起飙车案就断送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富二代承继着为富不仁的传统继续为富不仁下去。
鲁迅尖锐的指出,在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中缺乏的一个是“诚”,一个就是“爱”,这个被繁衍成人口最多的国度,太多的生命被造物主太滥的毁掉了(鲁迅《兔与猫》),人们久而久之对生命麻木了,特别是对弱者的生命麻木了。“那种全民性的”无爱“状态”正式鲁迅深感痛心,并且要竭力反抗的。“(钱理群)
鲁迅是那个无爱的时代良知的代表,他时刻感受着无数无辜的生命被戕害的悲愤,那悲愤里包含着先生的大爱。在“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之后”依旧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博爱之心。这是可贵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失的。
前一篇:骑着自行车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