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古斯丁沉思--神是否是罪恶的终极原因?

(2009-09-14 12:42:00)
标签:

哲学

奥古斯丁

上帝

罪恶

杂谈

分类: 环游世界的故事

相关链接: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的“存在论”

 

奥古斯丁坚持认为,是人类导致了罪恶。他以心灵美德论证,证明了人类有在善恶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意志。但这是否就完美的开脱了神对罪恶的责任呢?

 

必须承认的是,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而且上帝提前知道人类会作恶,从因果转换的角度来看,上帝成了罪恶的终极原因,怎么能说神是无罪的呢?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科学家制造了一个能杀人的机器人,虽然这个科学家没有直接杀人,那么他是否不该受到谴责呢?

 

还有一点可以反驳的是,既然当人类选择的邪恶后果发生时,上帝提前知道一切,没有阻拦,而是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假如有能力,就应该制止邪恶的发生。然而上帝没有阻止人类选择作恶,这应该吗?

 

那些认为上帝有罪的人,以此得出结论:为什么上帝不创造这样一种人类,他们有足够的理智和同情,以致于尽管他们有选择作恶的自由意志,但是却从来不会真正地作恶呢?

 

基督教哲学大师圣奥古斯丁比后世更多的哲学家提前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种反驳力量,并且在尝试诸多的努力来回答。他采用的是新柏拉图主义关于“恶并不真正存在”的论点来否定对上帝有罪性的指责。

 

恶不是一种杀人机器那样的实体,恶是一种虚无,而虚无乃是任何积极实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圣奥古斯丁这样写道:“所谓恶,岂不是善的缺乏吗?在动物的身体那里,遭受疾病和伤痛的打击岂不正式健康的缺乏吗?因为,当疗效起作用时,并不意味着这些表现出来了的恶(即那些疾病和伤痛)退走了或到别处去了,它们只是没有了。因为伤痛和疾病不是实体,而是肉身实体的缺陷。实体当然是好东西,实体就是肉身本身,它的偶性就是上述的恶,就是所谓“健康”这种善的缺乏。与此相似,灵魂里的恶乃是自然之善的缺乏。当它们被医治后,并没有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既然它们不在健康灵魂的任何地方,就哪儿也不再在。

 

尽管奥古斯丁并不否认恶的发生,但是他否认恶是一种真实存在,挑战的是关于恶的问题的最原始的前提----“恶是真实存在”。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美德的缺失是善的形式的缺失,因此是存在本身的缺失。所以,滥用自由意志使人变得低劣,变得弱了。遭受罪恶就是遭受非存在,因此不能认为上帝要为导致恶存在而负责,因为恶并不是一个存在着的实在。是由事物的结构所隐含的空,很想炸面包圈中间那个洞。

 

那么为什么要创造出如此多漏洞的人类,而不创造成完美呢?

 

奥古斯丁认为,问这样的问题太过性急了。因为只有上帝才是绝对完美的,上帝是不能自我创造的,因为不存在另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他所创造的必然是不完美的东西。这并不意味上帝就不好

 

奥古斯丁这样写道:“一切自然的存在都是好的,因为创造了它们每一种存在的上帝是至善的······只要一个存在者处于腐败的过程中,那么在它之中就必有一个善,正是这善在缺失之中······所以,每一个存在者都是善的-----如果它是不能被腐化的,那么他就是大善;如果它是能够被腐化的,那么它就是小善,但只是愚人和无知者才会否认它是善的。如果一个存在者被腐败所消灭了,那么腐败也就无处存身了,寄身于其中的存在之物也就找不到地方可以存在了。

 

上帝也创在了自由的,从不选择恶的存在物,这就是天使,天使在存在的链条上比人类更高一级。

 

这个高低次序如下:

 

上帝:永恒、无罪、理性、活泼、美。

天使:无罪、理性、活泼、美。

人类:理性、活泼、美。

动物:活泼、美。

光:美。

 

宇宙万物都位于这个等级中的某个位置,任一因素都是完成这个事物大框架所必需的。

 

奥古斯丁用星光的亮度来比喻不同事物的存在程度,星光有明暗之间的差别,不要想把暗的抹去或者变得和其它的一样亮,它们共同组成了夜空的完美。伟大的事物与不那么伟大的事物一起存在,共同组成了宇宙的完美。

 

作为个体的不完美,组成了整体的完美。奥古斯丁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的莱布尼茨产生了重大影响,莱布尼茨主张我们的这个世界乃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

 

奥古斯丁的这番回答足以反驳上帝有罪论的观点吗?哲学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议,不服的人认为“恶乃是否定或缺乏”的观点只是一种语义上的诡辩,毕竟它与直觉相抵触。

 

而奥古斯丁本人随着人生经验与体悟的丰富,他对自己昔日的学说也渐渐感到不满,他发现自己本是可以从自由意志论与自由回应论中走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