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2009-08-26 23:34:50)
标签:

奥古斯丁

基督教

哲学

神学

自由意志

决定论

杂谈

分类: 天下书屋

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给了人自由意志,这是上帝爱人的表现,而这种自由意志也包括了人去做他们不该做的事情,违背上帝的事情,也必然会遭受恶。

 

奥古斯丁的神正论,首先要证明的是自由是人类存在的一个真正的因素,它在于人做他们本不该做的事情。关于自由的本质和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问题成为了哲学家们长久以来争论的焦点问题,也出现了两种论点: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决定论(又称拉普拉斯信条)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心理学中的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

 

非决定论则否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的因果联系,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不可预测的、事物内在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心理学中的非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是由个体的目的所决定的,个体有选择的自由,个体的选择、意向、决定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非决定论也是一种形而上的自由意志论。

 

依照自由意志论的观点,一个人突然主动抽了一个人一耳光,只有在这个人能抽,又在抽之前不抽的时候这个行为才是自由的。自由意志论者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不自由的,那么判断这个人要为该行为负责就是没有道理的。

 

决定论者的观点正好与此相反,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没有一个是自由的。宇宙中发生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先决条件的,绝对不会有两样。导致一个人抽一个人耳光的原因有很多,出于怨恨,出于气愤,出于无聊,但是无论哪种可能,都是某个因素或者一组因素导致了这一行为。这个人可能知道他可以不去动手,但这只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导致他不得不这样做的所有因素。

 

自由意志论者大多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相信人有自由意志这一常识性观点,但是决定论者则反驳,既然我们觉得自己有时是自由的,为什么我们不设想,我们是不自由的前提呢?

 

亚里士多德在基督教之前提出了第一推动力的观点,基督教则认为这个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还是基督教的上帝,总之这种宇宙观里隐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宇宙中有这样一种唯一的推动别物,但又不受别的事物推动的东西。人的每一个行为也都是受到别的推动物推动的,这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推动链条。坚持人类的自由意志就会打破这个因果链条,微小的人类就会创造着个别的历史。
 

 决定论概念含有这样的基本要素:有其因必有其果。这一观点在科学研究中很重要,因为它肯定:假如人们了解了所有涉及某种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可以精确地预测到这一事件;或者相反,如果发生了某个事件,那么就可以认为,它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或事件都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并永远是自然规律的结果,而这种自然规律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揭示的。虽然自由的感觉仍是伴随着“选择的”,但是,科学证明自由的感觉只是一种幻觉。

 

决定论在18、19世纪基本上统治了科学界。它认为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切世界的运动都是由确定的规律决定的;知道了原因以后就一定能知道结果,现在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过去所决定的,它们是通过因果建立起关系来的。在这一基础上,科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例如,用牛顿力学算出的天体运动,对未来具有准确的预见性。

  在这种思想下,世界就像一部钟,像钟表一样走动,人们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这也称为机械论。这种观点得到了当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的支持。爱因斯坦在给波耳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 ”

  所以,在牛顿主义者看来,世界都是有序的,都是按照者严格的定律来的,它的行为完全可以预测,都有因果关系决定。

 

揭示规律有多种途径。对亚里士多德来说,这一步骤是:先观察,然后推理,也就是对这一事物进行思考,对它进行分类,把它归到一定的范畴。这样就可以作出种种推断。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最常用的有观察、解释、推论、假设、检验,等等,但是所有这些方法都要依赖于这个基本认识,即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说。假如某事件的发生与自然规律不一致,比如出现一个“奇迹”,那么人们就可以断言,它受到了某种偶然因素的干预,或者就是还缺乏对那些足以理解、解释或预测这一事件的因素的认识。

  决定论关注的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事件系列,或者是相互影响将会产生一个必然结果的许多事件构成的联结。可以用一个简明的例子来说明。一块石头平衡地置放在山顶上,在它的内部存在着势能,这种势能可以潜伏许多世纪。一旦它受外力的推动,并超过了临界点,那么这块石头就会顺着山坡向下滚动。如果人们精确地掌握了全部有关的因素:它将会碰到的灌木和树枝及地面的摩擦系数、山坡的角度与湿度等等,那么这块石头滚动的精确的速度和到达的终点都是可以预测的。假设决定论是真实的,那么这块石头就会滚到它必然到达的位置。

  就人的行为而言,现已确立的是一系列有趣的可供任意选择的见解,它们所涉及的不只是作为一门科学或专业的心理学所讨论的范围,而是涉及普遍的人类行为和各种制度,包括社会法律和宗教教义。正如前面已提到的那样,科学家们认为生活是已被决定了的,他们普遍相信,人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假定人们掌握了某个个体的全部有关的情况,那么他们就可以预先知道他将要发生的变化。然而,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来看,人们通常又是强调个人的责任。法律和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完全基于个体具有自由意志这一观点。大多数犹太-基督教式的宗教派别也都认为个人应该对犯罪行为负责,应该受到惩罚。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坚信决定论的心理学教授会对一个学生这么说:“你必须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否则你将会一无所获!”可以从这个最典型的具有讽刺意义的陈述中看到以上所揭示的关于人的行为的见解的矛盾性,人的理论认识和实际行为存在偏差。

 

在柏拉图的《斐多篇》和《蒂迈欧篇》中,提到了一些反对决定论的先例。造物主是通过早已存在的混沌以秩序而创造了宇宙。柏拉图还认为,人类就其能赋予他们自己的灵魂以秩序而言,是跟上帝一样的。他用了一个比喻来描述人的灵魂。想想一辆粘尘,有一个人驾驶者明暗两匹马。明马代表灵魂高贵的部分,暗马代表灵魂下流的部分,驾驭者代表灵魂中控制着彼此冲突的那部分。驾驭者引导者马,但是自己却不为别物所引导。这可视为自由意志论的理想模型。不过,柏拉图却从未成功将这一类比转化成可起作用的理论。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许多无神论者倒是很好的实践着这一模型,只是很多唯“物”主义者是个糟糕的驾驭者)。自由意志论者隐含着人类有上帝一样的力量,中国式的“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征服自然”。这样的口号下无不代表着一种极端的唯意志论。在奥古斯丁眼里,这种自由意志造成了“恶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