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坡世家--祖父苏序

(2009-07-30 17:03:24)
标签:

苏东坡

苏旭

文化

分类: 天下书屋

东坡世家--祖父苏序

 

东坡的祖父名叫苏序,他生于大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3年。苏序小时候性格很顽皮,不喜欢读书,但是喜欢写诗。苏序成年后相貌伟岸,性格变得淡薄,与世无争,却又很有侠义精神,乐善好施,不求回报。

有一次,苏序到乡下,发现不多田地都种了稻谷,于是自己拿米换稻,将粮食储藏起来,之后逢上灾年,他拿出粮食供给族人和穷人,安然的度过了灾年。

 

在苏序二十二岁的这一年,有个叫李顺的人造反攻打眉州,苏序每天参与守卫城市,恰在此时,他的父亲苏杲病逝,而攻城越来越猛烈,一家人都忧心忡忡的,但是苏序依旧像太平的日子一样为自己的父亲操办了葬礼。

苏序娶了眉州城里的大户人家史氏夫人,也就是苏东坡的奶奶。苏序的母亲宋氏夫人比较严厉,而妻子史夫人则是慈仁宽厚,苏序很喜欢她。他们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

 

宋仁宗庆历年间在州郡开设学校,传朝廷要选拔人才,士人无不趋之若鹜,苏序不以为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说官吏向来暴戾,因为这件事情又会有很多纷争,还写诗嘲讽了这件事。后来自己的儿子苏涣中考的喜报传来,苏序正喝得大醉,取出喜报宣读,然后把东西都放在布袋中,正吃的牛肉也放到布袋中,让村童背着,自己则骑着驴。城中人得知消息的,都出来围观大笑。

 

苏序这个人待人一向谦逊有礼,但是有时候也表现得判若两人。眉州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个称为茅将军的,州里人给他盖了大庙,据说很灵验。苏序一日乘着酒醉带着二十来个村仆进庙,砸碎神像,扔到溪中,而后又拆了庙宇。三年后,苏涣登第,苏序到剑门迎接,在七家岭又看到一个大庙,题为茅将军。苏序正准备带人再拆,一个庙吏前来说,昨夜梦见神灵泣告,明日苏七君来,哀求他放过这座庙,让我受点香火。众人一起劝说,才放过。
苏序的这些复杂性格后来在苏东坡身上都有着若隐若现的体现。出于对祖父的尊重,东坡兄弟后来在为自己的文集写序时,都把“序”字改称“叙”或“引”。甚至敬仰苏东坡的元好问也这样做。

苏序年老了才开始做诗。按照苏洵的说法,他做诗很快,能够写一些通俗的诗,几十年存下了几千首。诗写得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可以从中看出他心胸开阔,表里如一。然而苏序的几千首诗一首也没有传下来,三苏也没有在诗文中引用过他的诗,可见苏序的诗相对其人的确比较业余。然而后来的好事者据此有“五苏”的说法,即苏序,苏涣、苏洵、苏轼、苏辙

 

 苏序是苏杲九个儿子中唯一幸存者。字仲先,排行第七,人称苏七君。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苏洵。苏洵《族谱后录下篇》载:“先子(序)少孤,喜为善而不好读书。晚乃为诗,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数十年得数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乡闾子孙畋渔治生之意,皆见于诗。”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序)墓志铭》:“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疾,孜孜若不急。”苏序因苏涣登朝赠大理评事,后累赠职方员外郎,夫人史氏,赠蓬莱县太君。庆历八年二月,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莹之侧。

  有关苏序的资料,大致分布在苏洵的《苏氏家谱》,苏东坡的《苏廷评行状》,曾巩的《苏序墓志铭》,以前前面提到的《师友谈记》。

 

与曾子固一首

  轼叩头泣血言。拭负罪至大,苟生朝夕,不自屏窜,辄通书问于朋友故旧之门者,伏念轼逮事祖父,祖父之没,轼年十二矣,尚能记忆其为人。又尝见先君欲求人为撰墓碣,虽不指言所属,然私揣其意,欲得子固之文也。京师人事扰扰,而先君亦不自料止于此。呜呼,轼尚忍言之!今年四月,拭既护丧还家,未葬,偶与弟辙阅家中旧书,见先君子自疏录祖父事迹数纸,似欲为行状未成者,知其意未尝不在于此也。因自思念,恐亦一旦卒然,则先君之意,永已不遂。谨即其遗书,粗加整齐为行状,以授同年兄邓君文约,以告于下执事。伏惟哀怜而幸诺之。岂惟罪逆遗孤之幸,抑先君育知,实宠绥之。轼不任哀祈恳切之至。

  这封信提到“护丧还家”,应该是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在治平二年五月,苏东坡的发妻王弗病逝,年仅26岁。次年四月,苏洵病逝。苏轼和苏澈两兄弟辞去官职,千里迢迢护送灵枢返回故里。回到眉州,已经是治平四年四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