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罗拉快跑》与《蝴蝶效应》

标签:
蝴蝶效应娱乐 |
分类: 天堂电影院 |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Edward Lorenz在1963年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的一个简单比喻。他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微妙的变化。这一理论后来超出气象学,被应用在股票市场,社会学等领域。
中国有句古话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西方也有句类似的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些其实话其实都隐含着“蝴蝶效应”的理论。而这部电影则是以艺术的方式探讨了蝴蝶效应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影响。其实看完这部影片我会很自然的想到一部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其实两部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生活在一个因果互相牵连的世界,社会是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命运将有无数种可能,最终呈现给我们的只有一种。我们无法像用橡皮擦掉字迹一样轻松的改变过去,电影和文学提供了一个对存在的种种可能的一种思考途径。《罗拉快跑》拍摄的比较MTV,《蝴蝶效应》充满了心理惊悚,但是两部影片在反应的主题上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渴望完美,避免遗憾,这是人普遍会有的一种心理想法,人们有意无意的都曾幻想过,通过回到过去,改变一些事情能是目前的现状更好些,或者幻想成为另一种人,过另一种生活。《罗拉快跑》的结局更为乐观简单,而《蝴蝶效应》则表现的更为深刻多元。这样改变的结果往往导致依旧是不完美,依旧是还会有渴望不断修正的过去。生命往往陷入一个模式的怪圈,越是耿耿于怀过去的遗憾,越是想要补救,越是努力补救,越是适得其反。循环往复。我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更深刻的被理解,认识自己,同时谨慎的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