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和潜能--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
(2009-05-06 17:15:05)
标签:
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现实潜能文化 |
分类: 天下书屋 |
对事物的变化,米利都学派和原子论学派给出的是力学解释,而亚里士多德给出的是生物学解释,在他看来,变化就是潜能的现实化。
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如眼睛可以看见外界事物,也可能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如对音乐的演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在(the real)不等于现实既定的事物。实在只是一个趋向现实化的过程,但是纯粹现实是个例外,它是没有潜能的实在,因此也不需要现实化。实在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哲学应该从实在的过程出发去批判已有的现实。
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建构起一个分级的有机世界观:
↑纯现实
↑人类
↑动物
↑植物
↑非有机物(石头、泥土等)
↑纯潜能(纯质料)
在这世界观中,植物比其他无生命物高级在于植物有营养繁殖灵魂(希腊语psyche,意思为灵魂、生命原则),动物比植物多了感觉和运动的灵魂—会奔跑、飞翔、游泳,人类又在此基础上多了理性能力。人也是动物,但是他的动物属性被理性超越和升华了,成了有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特有的质料。
在这个宇宙的最高顶端,亚里士多德设置了一个首要原则----神,神是没有潜能的纯粹现实。因此,神没有变化,只存在于自身。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最高存在者。这不是一个人格化的神:这是一个不动的推动者,第一推动力,一切运动的根源。这个不拥有潜能的纯粹活动—神,也因其纯粹现实成为一切事物的最终目的。
在这个等级世界的最低端的纯粹潜能,因为它不具备现实属性,因此人无法设想它,它代表一种“边界”。
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世界观对后世的进化论、神学等都是影响非常重大的。每一个事物都倾向于用最好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潜能,万物都有“向上”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