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跌落的青春梦--品读《挪威的森林》
标签:
菲茨杰拉德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旅游 |
分类: 天下书屋 |
“而且《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始终是绝好的作品。兴之所至,我便习惯性地从书架中抽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我真想把其中的妙处告诉别人,但环视四周,竟无一人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甚至连想读的人都没有!在一九六八年,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虽然算不得反动之举,也终非值得提倡的行为。”
我,和很多喜欢村上这部小说的人一样,是通过小说中“渡边”君之口产生了一读菲茨杰拉德和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愿望的,那小说同样讲述的是那跌落的“青春梦想”,一曲爵士时代的挽歌,其实无论是甲壳虫的乐曲,村上春树的小说,还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我看来共通的气质都是哀悼那滑落的青春,而这感受也许就时在世界某一个角落中的你感受到的疼痛。
菲茨杰拉德
渡边在大学里认识的一个朋友永泽,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喜欢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而且是一遍遍的阅读。永泽在渡边的眼中是一个很古怪的人,酷爱读书,而且有自己的一套选书原则: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不屑一顾,怕在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东西上面浪费时间。
这点我其实也有同感,对中国的当代文学看得多了,也就觉得够了,目前小说的深度还没有超过陈忠实的《白鹿原》,至于这部作品也许能经历住更久的时间考验,但是多长时间也不好说。
在回答渡边提问的最喜欢什么作家的时候,永泽几乎是脱口而出“巴尔扎克、但丁、约瑟夫·康拉德、狄更斯”这里面约瑟夫·康拉德需要介绍一下。
约瑟夫·康拉德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波兰裔英国作家,他自幼失去父母,17岁开始当水手,其后经历了长达20年的航海生涯。1895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一生共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28部短片小说,被誉为英国八大现代作家之一。
在永泽这位东京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眼里,整个宿舍院只有渡边和他能算得上“有识之士”,其他全是“一堆废纸”。理由从每个人的读书品位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我自己也深感认同他的观点“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大学时代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的时候,我曾也类似张狂的表达过“图书馆里,好书都是新的。”我惊奇的发现,滋养了中学时代浪漫幻想的金庸、古龙的作品依旧是大学图书馆里翻看的最烂的书籍,而真正的有深度的作品则总是崭新的躲在书架的角落里。
一个人读书的层次上不来,思考的深度也上不来。大众的审美趣味不值一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