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

标签: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文化 |
分类: 天下书屋 |
在拉斐尔所画的这幅《雅典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放在了正中央的位置,这代表着两人在整个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后世的哲学思辨几乎是围绕这这师徒二人的思想展开的。这里有一个细节,柏拉图用手指指向天,想挣他认为美德来自于智慧的“形式”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用指向大地,象征他认为知识是透过经验观察所获得的概念。
柏拉图思想体系建构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形式”的智慧世界--理念和感觉的现实世界。理念只有通过人类的理想来认识,但是并不能被感知,现实只是对理念的模仿。比如“马”是一个概念,它并不是只现实中具体的任何一匹马。
柏拉图留给我们一个很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他的形而上学理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人类有时候太投入于关照现实的“影子”,就好像第一次有人发现地球是圆的不是方,他所招受的待遇可能是唏嘘与死亡的威胁一样,仿佛世界将要因此而颠覆。同样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也因为想启蒙人们关照洞穴外面的世界,最终被处死。启蒙的过程是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