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晦涩者”赫拉克利特

(2008-09-28 22:30:44)
标签:

赫拉克利特

希腊

哲学

文化

分类: 天下书屋

“晦涩者”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

“晦涩者”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是生活在离米离都不远的爱菲斯人,大约是公元前500年,泰勒斯之后大约80年。

 

流传到今天的许多关于这位大哲学家的轶事可能都不准确,他应该是出身在贵族家庭,但是主动选择了一种隐居的生活。传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想聘请他到波斯宫廷去教授希腊文化,但是他拒绝了:“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不能到波斯去,我满足于我心中渺小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有一个“晦涩者”的外号,这是因为他喜欢采用晦涩却又意味的隐喻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所致。他曾写过一本总称为《论自然》的书,分为“论自然”、“论政治”和“论神灵”三部分。这本书最终只是以126个残篇流传下来,此外还有13篇可能是伪作。这些著述被保留在爱菲斯的阿特米斯神庙中。

“晦涩者”赫拉克利特

拉斐尔《雅典学派》中的赫拉克利特

 

“人在场而又不在场”、“驴子宁愿要草料不要黄金”这些赫拉克利特式的晦涩句子令人理解其他的思想充满难度也充满了趣味。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思考世界本质的传统,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火这一元素的特点是接近于无形,自身运动又能使其他事物运动,赫拉克利特认为火与万物可以相互转化,但是他没有指明是如何转化的。

 

赫拉克利特哲学思想的第二个要点是“万物皆永恒流变”,他说过一句传世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我记得这句话曾经被在高中的政治教材中当一道问题来分析,用的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批评这句话话只看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而忽视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其实我们知道任何一句话都有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脱离语境的分析显然是偏颇的,况且在赫拉克利特时代,哲学在认识上已经实现了新的飞跃,后人想要批判前人的思想,首先应该先理解前人的思想,这种不负责任的批判显然是相当可笑的。

 

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确的表述出了:一切都存在又都不存在,一切都处于永恒流变过程中,既在产生也在消亡。

 

在提出事物是永恒流变这一观点时候,赫拉克利特也提出了变化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但是这种规律和我们理解上的一般规律不同,它主要体现出的是一种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赫拉克利特被后世认为是辩证法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揭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问题,生与死,梦与醒,老与少一切都是在对立统一中变化,转化。

 

“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赫拉克利特信仰战争,他强调的是事物的斗争性,“应当知道战争对一切都是共同,斗争就是正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和消灭的。”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显然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与“和谐”观念的影响,他们都比此前的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更推荐了一步,即不仅仅在寻找世界的本源,也在寻找隐藏在现象变化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赫拉克利特本人主动选择一种隐居的生活,使自己最大限度的摆脱现实生活,使哲学从单纯的思考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关注认识的主体----人。

 

米利都学派为代表的古希腊第一代哲学家是从假定发生着一种变化的前提出发,从而追问所有变化中不变得因素是什么。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第二代古希腊哲学家,则首先反思了这种预设:即,变化真的存在吗?赫拉克利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是: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流变之中,变化又是根据一种不变的logos进行的,logos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矛盾对立的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出了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