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感--村上春树《1973年的弹子球》

标签:
村上春树1973年弹子球文化 |
分类: 天下书屋 |
最近的枕边书是村上的《1973年的弹子球》,好风常吟,我们看到“我”和“鼠”的在《且听风吟》的故事在这本小说里还在继续。
1973年有什么特别?老鹰乐队在伦敦开了演唱会?我们从书中知道在《且听风吟》的故事过去后的若干年后,“我”大学毕业了,留在了东京,“鼠”大学退学了,回到了家乡,两个人的故事平行推进着。
一直觉得村上的小说很有镜头感,小到生活的细节,大到故事场景的切换,只是能拍出那种村上的感觉并不容易,比如说“疏离感”。
“疏离感”,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这种感觉,但是我却很难说清楚,很多人觉得看完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有这样的感觉,我承认在这种感觉上他们气质相通,我只能说,这感觉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容易感受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之外的若即若离之感,就像村上提出的那个弹子球意向,也带着疏离感循环往复着......
疏离感,英文叫alienation,西方人怎么理解这个词,情感上对周遭人事的疏远,间离,医学上用它定义精神错乱,哲学上用它来指异化,戏剧上则是间离效果。
其实我自己也觉得用语言定义感觉是很蠢的事情,因为词汇远没有我们的感觉丰富。
“鼠”的故事里讲了他和一个女孩的交往,最终鼠远走他乡,“我”故事好像很不真是,但是情感上却是真切,白天在翻译所里繁忙的工作,回到家里有一对不知道为什么介入“我”生活的双胞胎女孩,“睁眼醒来,两侧有双胞胎女孩。同女孩睡觉虽说以前经历过几次,但两例睡有双胞胎女孩毕竟头一遭。两人把鼻尖触在我两肩,很惬意似的睡个不醒。一个十分晴朗的周日清晨。”她们就是那样来了,存在了,并且没有名字也没有为什么,总之那段时间她们和“我”一同睡觉,一同存在着,问问自己我们凭什么会相信一个陌生人,也就会理解“我”和那对双胞胎。
生活很现实,但是现实的一切也很虚幻,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面也伴随着一脚踏空的梦魇,醒来后发现手中的现实只是一片虚无,所以还是尽量和现实保持一点疏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