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贝奥武夫杂谈 |
分类: 天堂电影院 |
我似乎已经过了儿时对魔幻题材的狂热阶段,《指环王》之后估计近些年魔幻电影的顶峰之作业就在此了。选择这部电影纯粹出于消遣。
北欧文学,文化都是打上浓厚的斯堪地纳维亚风格的地域烙印的,严寒的高原气息,激发人产生一种生存与搏杀的冲动。这部动画片改编自欧洲最古老的英雄叙事长诗,全诗凡三千一百八十二行,以斯堪地那维亚的英雄贝奥武夫的英勇事迹构成主要内容。虽然历史上并未证实确有贝奥武夫其人,但诗中所提及的许多其他人物与事迹却得到印证。
本诗原以西撒克逊方言写成,押头韵而不押尾韵,用双字隐喻而不用明喻。全诗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叙丹麦霍格国王(King
Hrothgurs)宏伟的宫殿,在前后十二年中,半人半魔的妖怪格兰戴(Grendel)每晚出没捉食霍格的战士。此时恰巧瑞典南部济兹(Geats)王子贝奥武夫率家臣来访,协助除害。国王当晚设宴款待,熟料妖怪格兰戴又复出现,捉食一名济兹战士,贝奥武夫与之格斗,贝氏扭断其臂,妖怪落荒而逃,因受重伤致死。第二天晚上,格兰戴的母亲前来为其子复仇,其后贝氏把她在一湖泊的洞穴中杀死。
第二部分描叙贝奥武夫返国,被拥为王,前后五十年,举国大治。最后贝奥武夫以垂老之年,杀一喷火巨龙,但其个人亦因而身受重创,终於身死。诗末叙其葬礼,并有挽歌。
电影中在情节上改编比较大的是对那位按照安吉莉娜-茱莉打造的女妖的设置上,整部电影技术无疑成了最耀眼的主角,对英雄的体魄,勇气的礼赞依靠着逼真的技术表现得相当完美。电影在不断的技术突破中也会日渐显现出一个问题,演员表演地位的动摇,其实从《泰坦尼克号》对背景人物的复原中已经初见端倪,《贝奥武夫》对人物细节通过技术手段的逼真刻画,是否也预示着,将来的某一天,导演可以根据需要完全依靠虚拟人完成理想的表演诉求?
前一篇:《蒙古王》
后一篇:古埃及第一王朝----阿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