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克西姆出埃及记杂谈 |
分类: 天籁之音 |
马克西姆与《出埃及记》
带着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EXODUC),我来到了埃及,后来听说彭浩翔拍了部新片也叫《出埃及记》,看过以后虽然剧情和埃及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他也选了马克西姆的这首《出埃及记》作为影片的背景音乐。在埃及听着这首音乐,更容易想象出摩西就是从这里出发,率领犹太人创建以色列国那宏大的史诗般的救赎场面。
对于音乐的外行来说,在熟悉不过的要数理查德-克莱德曼,当年大学崇尚古典主义秩序与崇高的外国文学老师对这种古典音乐流行化的处理方式极为不屑,不过相比理查德-克莱德曼而言,马克西姆表象的则更为“叛逆”一些。
枪是兵器之王,钢琴是乐器之王,这是最为崇尚天才的艺术天堂,如果一个人年轻没有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分,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不会成为一位音乐大师。马克西姆还不是大师,但是他确实是一位天才,在那指尖与琴键之间的碰触中感受到什么是才华横溢。
马克西姆1975年出生在克罗地亚亚德里亚海边的一个叫Sibenik的小镇,九岁开始习练钢琴,1990年巴尔干火药桶的战火燃烧,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在老师Marija Sekso的教导下完成了自己的钢琴课程,他每天在地窑里坚持练琴7个小时,“我们的小镇里到处都是枪弹,但是你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你必须生存下去。钢琴就是我的唯一.”读他的这段成长历程,联想那铿锵的琴音,我能想象在战火洗礼中传达出的是怎样的震撼的琴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在那炮火硝烟里诞生了后来一位后来名动世界的音乐天才。
1993年18岁的马克西姆一鸣惊人,一举赢得了扎格拉布音乐比赛钢琴大奖,“我一直认为这在我整个事业中是最大,最难忘的胜利”。此后的五年他进入扎格拉布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再前往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一年,期间马克西姆赢得了鲁宾斯坦钢琴大赛最高荣誉。2000年他定居巴黎,2001年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另一个转折点----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第一名。
马克西姆属于那种跑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他演奏的是古典音乐的曲目,但是演奏方式和视听效果都有一种明显的现代气质。对于我们最熟悉的曲目(Exodus)《出埃及记》他加入了明显的Hip Hop节奏,流行与古典结合得相当完美,历史的悲壮与宏大的救赎得到了全新的演绎。根据里姆斯基-克萨克夫改编的《野蜂飞舞》则更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律动感,MTV的包装中一样充满了现代元素。在制作音乐是融合视觉艺术是马克西姆演奏中的又一大特点,无论在音乐MTV的制作上,还是在现场演奏会中,都很注重包装设计,演出的编排,高科技设备的配合,帅男美女的组合,许多在流行音乐界所采用的形式被他柔和到古典音乐的演奏中来,再加上他本人高超的演奏,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唯美,并不做作。
而他本人的造型也要比克莱德曼等钢琴家更为前卫,染发,休闲装而非燕尾服,外加耳环项链等独特的配饰极具时尚感与魅力。大众永远是千篇一律的,而偶像是需要最为个性化的,这样独特的马克西姆,带给我们的也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享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