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有幽兰一脉香--《兰花草》

(2007-11-25 19:21:24)
标签:

视觉/图片

分类: 天籁之音
                                    此有幽兰一脉香--《兰花草》

 

心美如兰 诗意雅然

 

胡适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近代学者,但以诗才而论却是不敢恭维,《尝试集》的文学史价值远胜于它的文学价值。但是他当年写下的一首名叫《希望》的小诗却成就了却被改编成了我非常喜欢的一首台湾校园民谣,这就是那首著名的《兰花草》。

1921年适之先生得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的兰花一盆,大为欢欣,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料,但直到秋天也未开出花一朵,于是提笔写了一首小诗: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从塞德港回来的车上,和菲殴路兹(小超)聊天时我决定将这首《兰花草》作为我教埃及学生们的第一首中文歌,特聘她作我们的中文音乐教师。

这首小诗虽很写实,但是失望与希望之间的感情传达得真切质朴,精心呵护的兰花也体现着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兰花本身有着一种高洁脱俗的气质,这与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同,它守侯的是一种尘嚣之外的平凡与雅致。

  

后来根据先生的这首小诗改编的校园民谣延续了这首诗的体例,在语句的表达上则更为流畅,从山中得兰花之喜悦,一日看三回之殷勤,苞也无一个之失落,在情绪表达上则更感真切,特别是“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望”一句加得最为妙,朝夕相顾,两不相忘的感情是那么的情真意切,令人心驰。

陈贤德与张弼二人所谱的旋律也是朗朗上口,小时候非常喜欢听齐豫的演唱,旋律与声音是都是那么纯净。 

一周学习下来诗雅和心兰两人学得最快,已经大体能把歌词背下来演唱了,每每在放学之时总听她们随着音乐唱起,我们这些中文老师在旁轻喝,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微笑的看着,时而有人轻鼓掌声,成了校园里的一景.

在大学的校园里,碧草依依,白云悠悠,和这些可爱的阿拉伯女孩儿,一切学习,一起唱歌,漫话着人生,理想与未来……这是我梦中才有的情景,我把它成功的复制到了生活,待看满庭花簇簇,能添得几多香

 

此有幽兰一脉香--《兰花草》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我心中也有那么一束幽兰,我把她带到天涯海角,无论是寒冷的蒙古高原,还是炎热的埃及沙漠,我都小心的呵护,只为生命中留下的那一脉清香,让远在天边的你也能闻到……

 

 

兰花草
歌手:齐豫

:胡适

:陈贤德 张弼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