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大学教育 |
分类: 笔扫天下 |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学生不容易,十年寒窗苦读才走入大学校门,倾家荡产上大学的也是有的,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樊篱,谁不希望理想能在大学的土壤中得到充实。问题是中国内地的大学是否还能托起他们理想的梦呢?
今天的大学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成为人才,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建立起协调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桥梁,多大程度上能将它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在社会履行起相应职责。
而对于内地大学自身来说,在追逐利润与媚俗的商业浪潮中多大程度上保持自身不媚俗的品质;在行政干预与权力运作下多大程度上保持自身自由品格,在收取大量学费后能多大程度上实践自身的教育责任。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在其文章《想像力:大学存在的理由》一文中鲜明的指出“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像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生活之间的联系。大学传授知识,但它是富有想像力地传授知识。至少,这就是大学对社会应履行的职责。一所大学若做不到这一点,它就没有理由存在下去。”
前一篇: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