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没上网,也没干啥,录录节目,吃吃喝喝,可能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什么都不愿意多想,也不想上进了,头脑暂时空白。也许是北京不算太狠的桑拿天催生了我这几天的懒惰,算是为自己找一个理由。
在这样的情绪下,很合时宜的看了《海神号》。
而且,专门去看了IMAX版本。由于票买晚了,后排的票都卖光了。看来,九十元的票价完全抵挡不了超大银幕灾难片的神秘诱惑。我只买到了第三排的票,工作人员提醒我,可能会有一点晕,晕就晕吧,希望可以达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效果才好。唉,有些麻木的时候,就喜欢给自己没事找事。
开场后没多久,一个从巨轮底部到巨轮全貌的移动镜头就让我感觉到了超大屏幕带来的眩晕,好像船是从银幕上凸出来的,有点看立体电影的感觉。自我安慰,沾沾自喜,认为这是前排独享的体验,还暗自里打算以后给我后排的票我也换成前排。不怕晕的,可以试一下。
像
很多灾难片一样,开头除了向我们炫耀巨轮的豪华和精致,还要让主角一一登场亮相。这是新年前夜,人们沉醉在金碧辉煌,流光溢彩里面,就算有着各自或多或少
的烦恼,也在尽可能的纵情欢乐。有些像《知音》,或《家庭》上面的文章,开始永远是先交代主人公的美满生活,然后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作为转折路标。
十五分钟,不测风云就来了,一种叫疯狗的巨浪,结束了无聊的序曲。
在接下来的七十五分钟里面,我体验到的是制作最精良,画面最写实的一场角色扮演闯关游戏。角色可以任你选择,冒险者,父亲,女儿,年轻的母亲,单身少女,情侣,老人,还有一个小朋友,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易从这其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无论是亲情,爱情,英雄情结,团队精神,各类感情任凭挑选,真正的男女老少,通吃。
进入角色,游戏就这样迅速的开始了。此次行动的目标是逃出正在沉没,处处是水深火热的船舱,登上救生艇。基本上,整场游戏由四个大关口,和N个小关组成,时间紧任务急,关关相扣,基本没什么啰嗦时间。之所以被我总结为四大关,是因为每一次最紧迫的时刻,就会有一个人死去,然后其他人顺利过关,极为规律,数数一共死了四个人。每一关的气氛营造,视听效果,还算是比较对得起观众,尤其是在第三排观看IMAX的观众,呵呵。
结尾收得很是利落,幸存者逃亡成功,上了救生艇,黑幕,字幕开始滚动,此处没有任何废话。
我看的那一场,结尾嘎然而止的瞬间,场内居然想起了掌声,这实数罕见,看来观众对电影相当满意呀。我也心满意足的带着眩晕体验回家了,好像从未有一场电影看得如此轻松,不动脑筋,好像特意满足我这些天的懒惰。
不
过,回家一看电影杂志及相关资料,这又是一部在评论界和北美市场极不招人待见的影片,各种不厚道的评论都毫不吝啬的送给了导演。大致的批评意见是,内涵空
洞,没有人物,欠缺人性表现,粗制滥造,叙事苍白。唉,又不叫好,又不叫座,有杂志说,导演在让观众轻松观影的同时,让华纳兄弟的钱包也异常轻松。
导
演彼得森对于自己的新作,也有一场诡辩,认为自己就是在用灾难表现人性,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战争中的人性最让人叹为观止,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往往忽略了灾
难的力量。而且,九十分钟片长的灾难电影是一次全新尝试,他要让用最简约的方式表达,要让观众轻松。可是评论界在此抓到了把柄,灾难面前,怎能轻松?
何
必争来争去,在我看来,这就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灾难片,而不如说是对角色扮演式体验影片的一次尝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在人们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宣泄郁闷
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类电影,没有深入的内涵,没有过多的意义,只是用影像,声音技术,用各种各样的特技,把一种极致体验通过最先进的银幕,音响,带给我
们。而这其中一定不能缺少人物,以便让我们更投入,只不过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符号,代表一定群体,但是没有更多的交代。就像我现在在玩的一款PSP赛车游戏,每一次开始前都要选定一个赛手,他们有不同的造型,有男有女,有黑有白,有的看似温柔,有的看似冷酷,仅此而已,但是足够让我在选择的过程中有了自我的代入。
沃夫冈.彼
得森一定不想成为此类电影的先驱。他要用开场的十五分钟来安排每个人的喜乐哀愁,还要让人在灾难面前说了过多“说你爱我”“请记住,我爱你”“还记得我小时
候的那件事吗?”,诸如此类,让人浑身发冷,心里起急的废话。可以理解,谁都知道,刻画人性才是电影导演的最高境界,怎会甘愿堕落到把电影作为娱乐技术的
档次上去?
不过,如此的羞羞答答,犹豫不
定,难以取舍,只会诞生这样一部不伦不类,有些莫名其妙的电影。可能,很多电影人都会以此戒,但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逆流而上,把表面的浮华,内心的空
洞,进行到极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