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48eab2a8g97aba793082b&690
http://s10/middle/48eab2a8g97aba97c3889&690
http://s1/middle/48eab2a8g97abac31b800&690
这是我们班即1955年毕业的高中同学毕业合影,我在第三排的左面第一人,当时还不满十八岁。
http://s10/middle/48eab2a8g97abae170399&690
这是钱业中学教师合影,前排右起第二人是叶君琰老师
http://s14/middle/48eab2a8g97abafab5c2d&690
这是师生回校合影,前排中间是叶君琰老师
http://s1/middle/48eab2a8g97abb2a93420&690
图为我们班几名同学在解放后不久于学校二号楼门前的合影,他们身边的石狮子形象多好,而今已不知被发落到哪里去了,再也看不到它了。
http://s1/middle/48eab2a8g97abb4c00250&690
图是我在校时的原中共上海市地下工作者、我们班的政治课老师、上海著名画家、钱业中学校长施伯云同志,离校后担任过上海某区党委书记。
http://s10/middle/48eab2a8g97abb66f0579&690
叶君琰老师(前排右起第五人)与归校师生合影
http://s11/middle/48eab2a8g97abb78d297a&690
上图左一是刘大风老师,中是叶君琰老师
http://s13/middle/48eab2a8g97abb9c1a10c&690
http://s10/middle/48eab2a8g97abbc419649&690
该图前排左起第五人即叶君琰老师
怀念我的母校上海钱业中小学
我的小学中学都在上海市钱业中小学上学,从1943年上幼稚园到1955年高中毕业,我在那里度过了十二年多的求学生涯(抗战胜利前夕有半年离沪去家乡苏州洞庭西山避战乱)。我高中三年的的班主任杨道松老师早已病故,在世的教过我的老师只剩下将近九十岁的初中班主任叶君琰老师和年届九十二岁的音乐老师刘大风。
我中学毕业以后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安徽工作。大学期间曾去过几次钱业中学,只是一个人在里面走走,参观一下,有一些怀旧而已;1975年春节我带两岁半的儿子去钱业中学(那时已更名为“新中中学”),被挡在门口,不得其门而入。只能看看校门;2005年再去探望母校,连校门也没有了;又隔两年去看看,学校旧址什么都看不到了,只能见到围墙里有几个大吊车,听到里面隆隆的拆房声和砸地声。然而,这所钱业中学,却是太平天国以来上海最好的古建筑呀!怎么一下子就没了踪影了呢?
五天前,我的初中班主任叶君琰老师,寄给我一叠文件,是她写的一篇怀念钱业中学的文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由保护城市足迹想到的》。她说:
钱业中小学办于1929年,前身是1924年的钱业公学即“修能学社”,再之前就是创办于1889年的“钱业会馆”。
她说:“我是1951年5月到该校任教的”,“它也是我30年后退休时最后工作的地方,如今我退休已快30年了,而学校却变得面目全非了。原来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已经被一个不伦不类的市场所替代。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叫我如何不感伤!不仅是我,那些五六十年代从钱业中小学、新中中学毕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根据国家需要到外地去学习和工作的同学们退休后才有机会回到上海,迫切地想看看母校。但一见之下,他们都不仅目瞪口呆,无限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是时代变了?是上海经济发展了?还是别的?”“我要大声疾呼:保卫古文化!保怀古建筑!”
叶君琰老师考证说:十九世纪中后叶,随着开埠带来的商机,上海钱庄业发展迅速,市北地区需要建一会馆,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北市钱业会馆在河南北路与塘沽路口动工兴建,两年后竣工。会馆占地十六亩多,内有照壁、大殿、神皇殿、听事殿、先董祠、戏台等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落。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为上海钱庄业的聚会、交流,提供了一个雅典精致的好处所。到1924年10月,热心办学救国的钱业公会领袖秦润卿倡议钱业公会筹设钱业公学,他自认校董会主席,校址设在北市钱业会馆内,1929年公学改称钱业中小学,以后又增设高中部,附设了幼稚园(幼儿园)。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硬,解放前的市长吴国桢也把儿子送来钱业中小学读书。更名后的新中中学学生中有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孟建柱。
叶君琰老师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我把其中一部分转录于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