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横生的《我与车》

(2009-09-10 14:27:45)
标签:

杂谈

妙趣横生的《我与车》

荆 歌

 

受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委托,我主编了这本名为《我与车》的书。一本与车、与文人有关的书。

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说:“汽车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意识,许多中国人的工作与生活,已经和汽车密不可分。可以说,汽车已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和符号,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丰富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内容……汽车也赋予了部分中国当代文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个话说得真好!

这样一本书,确实是有着颇为丰富的人生意趣。人与车的关系,人与车的故事,就像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故事,同样是悲欢离合,异彩纷呈。每一个开车的或不开车的人,都会有一本与众不同的汽车经,记录着他的欢欣和遗憾、刺激和惊险,折射出他的个性、生活状态,甚至命运。而文人,通常是更善于以生花妙笔,来演绎他们的故事,表达他们敏感的内心的。

我约请了一些熟悉的朋友来写这本书。他们中有作家、批评家、美食家、编辑、记者、书画家。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个性,决定了他们视角的不同和叙述方式的不同。因而也就使得这本书变得那么的丰富和有趣。批评家晓华说:“我是个喜欢开车的人,当我开着我的小POLO在高速公路上飞奔的时候,我的心中真的很幸福很幸福。”作家张梅则回忆说:“师傅说,只要你能过得了这三座山,那你开到拉萨都没有问题。于是我们天天在那里死练。但我总是奇怪,我又不准备开到拉萨,练这么难的山路干什么。”作家尼楠和书法家郁岚的文字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尼楠说:“我所能想到的美好生活中,有一个场景一定是这样的:喜欢的人,喜欢的音乐,在车上。路那么长,我很快乐,因为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我们向远方。”郁岚说:“小时候心比天高,是青山高而望远,是目断东南四百州的高远;如今,依然是心在别处,而这别处,却是白云深而路遥,是桃花源,是修竹间疏槐的幽深处,自驾车,让我有了去领略的最大可能性。在这样的深处,听笛遥寻岸,闻香识暗莲,静静体味花开花谢四时更替,体味岁月的沉淀。”著名作家叶兆言不开车,他因此阿Q地说:“通常情况下,都是领导坐那,司机开车。我们家领导是太太,她为人民服务,领导亲自为我开车。”他还拉一些人来陪绑:“南京作家中有这待遇的群众真不算少,军方的朱苏进是这样,反腐作家周梅森是这样,文章细腻擅长写女人的储福金也是这样。苏童正仔细琢磨买什么车,他们家领导捷足先登,早把驾照紧紧捏在手中,因此他也注定要加入我们的队伍。”而蜚声海内外的老餮沈宏非,则把汽车和饮食男女扯到了一起:“欧洲国家女孩子的处女底线大都是在轿车上被终结的,而在美国,90%以上女生的第一次都是发生在汽车后座之上。”作家黄咏梅看车的角度,是那么的不同:“你知道的,女人都喜欢攀比。我的一个同事,每天都穿得香香艳艳,开着白色的宝马还在担忧,她说,要是有一天,刷的一下,一辆奔驰S600停在自己身边,下车一看,原来是自己曾经打败过的情敌,那样自己就会输得很惨的,死得很难看的。”小说家徐坤和叶开的文章中,则到处充满了幽默和哲理。徐坤说:“人在当了司机以后,特别容易看着走道的人不顺眼,而走道人看着一个个马路杀手模样的司机也特来气。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立场也不同了。”叶开说:“这时候,会感到,快是一种理想,慢是一种生活。有车,但是不依赖车,才能获得一点点自由。”

我想,这样一本书,一定会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一些人,多少年以来,就是书中某位作家的“粉丝”,或喜欢其文,或喜欢其画,或为其独特的气质和生活方式所吸引。而现在,突然与之邂逅,见其开着车,说着汽车故事,肯定是不会愿意与之擦肩而过的。

编此书的过程,也是我重温友谊的过程。在他们或庄严或幽默或浪漫的叙述中,我再次领略到了他们的人生智慧和艺术才华。我感到幸福,同时受益匪浅。

《我与车》 20097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购书请联系021-695303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答温州晚报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