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物

(2009-02-27 12:35:04)
标签:

无畏精神

爱国行为

缺乏文化

杂谈

  购物

 

      “9·11”后,朱利安尼号召大家消费,“要表现出无畏精神,那么就上餐馆去吧,到商店去吧”,把消费和爱国行为画上了等号。一天晚上,莱文购物回家,东西掉进了街角一个泥水坑,她在冰冷的水中摸索的时候想,这就是自由?这就是民主政治?回到家,她继续思考消费之于经济、环境、社会、个人的真正意义。 

  莱文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美国人,只会提着巨大购物袋往嘴里塞甜甜圈。她不吃垃圾食品,没有大号的体型,冰箱里的食物不多,不开霸道耗油的SUV汽车,但也不是《超大号的我》的导演迈克尔·摩尔那种愤青。她说自己不是个物质欲望强烈的人,比如她并不会买很多衣服,但会买很贵的衣服。停止买东西后,她想,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出于情感、精神、审美等需求,把手伸向了钱包。“现代社会的沟通方式,除消费之外别无其他。世上没有哪一种文明不和商品交换、商业粘合在一起。”  

  莱文观察朋友的购物反应,发现如果有人不购物,他仿佛进入了真空状态,立刻要用东西填满它。购物和戏剧、舞蹈一样,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可以治疗空虚、厌世,因为它消磨了闲散的时间。没有它,生活变得很苍白。“消费是一种‘希望训练’,希望有更多快乐,更多美丽,更多乐趣,更高的地位。”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购物并不能带给你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莱文很清楚这一点,但也无法抵制住塞壬歌声的诱惑。坚持了半年后,冷静、理性的她也忍不住哭了。

  每一个听说她此后“一年没有购物”的人都会问她,你一定节省了很多钱。莱文回答,省钱不是目的,她只是去除了对购物的恐惧。不过,一年节省8000美元的事实,让莱文大为吃惊:她花掉的绝大多数钱只是维持必要的生活。“人人都是消费者”。  

  2004年11月,她和同居13年的男友保罗清算他们的净资产,一个农场和纽约的一套公寓,如果卖掉它们套现,他们立刻就是百万富翁。但没有了房子,只能住在车里。无家可归的百万富翁,多么可笑。他们陷入了迷茫,资产的意义何在?如果把钱都放在了固定资产上,可自由支配的钱又少了,一年省下的8000美元又有什么意义呢?

  辛苦上学、上班,不过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

  媒体对能花钱的年轻女人没好话,谴责她们生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买东西、花钱;批评她们的价值观:我能挣就能花,旁人管得着吗?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脚穿马诺洛高跟鞋、拿玛伯利手袋的物质女郎。

  调查发现,越是受过良好教育、越聪明的女人财政赤字越大。

  女人而不是男人背上“败家”的名誉,首先她们的收入比男同事低。据均等机会委员会的调查,职业女性平均收入比男人少12%,年龄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相对于收入而言,女性的生活更为昂贵。除了女人要为化妆品花掉一大笔钱,服装,也是必须的。所有的职场专家都说,职业装是投资,你应该为你想要的工作穿衣,而不是为已有的工作穿。聪明又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对高尚生活尤其充满热望。她们喜欢城市生活,不愿让20岁的青春出现空白和遗憾。高尚生活并非他人指责的那样,是穿着克洛伊时装上班,在高级酒吧干完水晶香槟一扭头就上巴黎度周末。而是舒适、独立、有适当社交活动,偶尔会有惊喜的生活。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充满幻想和希望”,女性收入低,结婚迟(意味着在没有遇见金龟婿之前,只能靠自己的收入打点生活中的一切),生活成本提高,房价上涨的种种现实,让她们只能借钱。信用卡的高利息和银行高额贷款意味着储蓄很难,她们更担心借不来钱而不是透支。

  如果不消费,往银行户头里存入区区,生活的意义仅在于此吗?只能抱怨自己生在了“缺乏文化”盛行的时代。

  我们所处的时代,挣钱和花费就是一切。我们没钱看病,没钱养老,没有闲暇,负担不起生活空间;为必需的住房挣扎,却很容易用无息贷款换一辆新凌志车。这样的社会,只会鼓励你买想要的,谁让你买不起所需要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