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我思我语在》之十五

(2012-03-20 20:21:54)
标签:

朱晓玲随笔我思我语在

心灵的疆场

脱胎换骨改变一种创作

超出了想象之艰难

精湛的细节

分类: 散文随笔

我思我语在之十五

朱晓玲

朱晓玲雪儿:女儿妆之2011年冬,自拍照于书房(图)

                               (朱晓玲雪儿,2011年冬自拍于她的书房)

 

春天来了,鸟儿在林间啾啾地鸣叫。亲爱的诗人们、作家们,放开你们的歌喉,尽情地歌唱吧。歌唱生命的美好,生活的艰辛和甘甜。歌唱爱情的浪漫和纠结。

 

“清明時節雨紛紛,”——唉,每到清明,心总会痛好几天。哪儿仅是雨纷纷哩,分明是泪也随雨一起纷纷落……

关于创作:脱胎换骨改变一种创作风格,超出了想象之艰难。


断想:爱在血液中流淌,我们血脉相融,是生命中的一个注定和不可更改的事实。

 

关于创作:精湛的细节,如珍珠,能将一部小说的品质高高托起。

很多时候,过程比结果更为动人。

 

《泊》

用我宁馨的手指
抚摸这无边的湖
那里 聚集着如潮思念
和永世遥望

那一片蔚蓝的海

该是泊我魂灵
的岸么

 

 

 我很贪玩。朋友为我的贪玩“痛心疾首”。已经批评我多次了。我的骨子里,有着如一位女画家说的不泯“孩童的顽皮”。而且是个很孤独“孩童”的顽皮,喜欢自娱自乐。通常独自一人躲在书房里,听音乐玩;阅读玩。写作很不刻苦、用功。坦白说,现在我喜欢阅读远胜过写作(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啊);喜欢听着音乐,看窗外的雪花飞、雨丝飞、落叶飞、鸟儿飞、晚霞飞、思绪飞、泪也飞……


那深邃的思想和爱,统治着她的灵魂,主宰她的生命。


由诗文中,读到了不是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还有,不是凡尘的儿女情长。——读一元《梦入天山》

 

这篇小说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什么事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叙述语言的机俏(这种感觉很深刻),将作者思绪的、或者说故事的碎片缀连得几乎天衣无缝地顺畅,就这样,一个破碎、零乱又完整的故事诞生了,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个人感觉《三个女人的丛林》,更为贴切此文。——读一篇小说后感言

 

谁都有个性,而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人的个性不自控,任其张牙舞爪,别人又凭什么让你?

 

 

对“永恒”的执迷不悟,是不是人类、人心的另一种宗教形式呢?

因为爱,所以说太阳是属于我的
因为爱,所以说月亮是属于我的
因为爱,所以说地球是我的家园
反之亦然:
因为爱,我说我是属于太阳
因为爱,我说我是属于月亮
因为爱,我说我是地球中一粒小小的微尘地球是我的家园
我们因爱而生,人类就不会有战争、仇恨、残杀。

 

越来越不敢写尖锐的文字,表达一种与生俱来的忧伤。不知这是我的有幸还是生活的不幸?

 

爱,不仅有着娇艳如玫瑰般绚丽,更有如岩浆喷薄而出力之美。

爱,使生命每天春暖花开或泪水涟涟……2011-3-23 08:27

 

他手抚斑马的那张侧身照,俊雅极了。智慧、儒雅、温情的他,眼睛大大的,睫毛好长哦。她怎样看也看不够他的这张珍贵侧身照。每每看这张照片时,她的心中就涌起无边的暖意和柔情……——一篇小说中的文字
2011-3-23 08:38

 

我喑哑、失语了。因我发言的声带被强盗割断,我能发言的地方被深深雪藏。

2011-3-27 20:17

 

爱,是生命之劫。

2011-3-27 20:21


我喜悦我的心,静静归于我爱的文字创作之中。

2011-3-27 20:23


在诗人巨大而玄妙的语言空间,任何一个生活中的细微情境,诗人都能由此中衍生出诗歌。从而消解苦难对生命的胁迫,拓展欢愉对生命抚慰的牧场。

2011-3-28 21:22

一场春雨,使满园桃花、紫荆花更加妖媚、鲜美。而樱花,却在雨中落英缤纷,凋零了白如雪的冷艳花瓣。落地,化作春泥。
2011-4-3 11:47

卷首语
2011年第一期《伊甸文摘》,是由:伊甸诗歌园/诗歌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散文随笔篇;纪实录/侦探故事篇;艺术之声/影评、戏剧篇;生之影象/小说篇;长篇节选,六大版块结集而成。

在编辑这期《伊甸文摘》之时,窗外飘飞着入冬以来的第二场雪。据说今年冬天,是个超乎寻常的寒冬。上帝象是要可着劲儿,与全球经济寒潮一试高低,给人类雪上加点霜。然而,伊甸园中,却是暖意融融。一簇簇一树树的花儿,依然如在五月间般盛开。流连于争奇斗艳鲜花丛中,嗅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每采摘一篇佳作,心中就会涌起阅读的亲近和莫名的愉悦。当然,也有读到泪眼婆娑时——为那些蕴含在诗文中理还乱剪不断、爱恨交织的“乡思”、“乡恋”、“乡愁”心之恋曲;为那些“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灵魂无以归依的飘零。是谁说过:“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由此,我们每一个人,永远都在寻找家园的路上。  

此时,我们在诗人之赋《我的树》下,小憩片刻,接着继续前行。在格丘山的《异国的思念》中举目遥望;在叶蒙的《还乡》中回首漫漫故乡路;在程宝林的《轮下》诘问、痛思;在文取心的《谁是异乡人》中沉吟;在李建纲的《在瑞典过春节》中领略异国风情;在潮声的《西藏随想》中感悟雪域高原的雄浑和苍茫;在熊友鱼的《西人束腰趣闻》中,为那些以摧残身体为代价,爱美女子们之无知,扼腕痛惜;而洛陀的《一只热水瓶》侦察故事,开了伊甸园侦探故事原创之先河。还有骆小媛的《那年那月之美训班》、主持的《钻石项链》、老牛的《逗花女》等篇什,无不是值得一读的妙文佳作。  
写到这儿,“卷首语”该是接近尾声了。我抬头望向窗外依然飘飞的莹莹白雪,蓦然想起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文,似是听到春的脚步声,轻盈向我们走来……  

最后,恭祝大家兔年吉祥如意!
——编者

在诗人的眼中和心灵的疆域,一切景物都是有着生命的律动和腾跃,及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和存在意义。一片落叶,一阵风儿、一棵树、一棵小草、一朵花儿、一滴露珠、一片雪花、一缕云彩、一掬浪花等等,无不都是诗人笔下美妙的景物,歌吟的对象。由此,诗人用她那颗与生俱来的诗意之心,灵妙之笔,为她热爱的自然万物,故土和亲人,他国异乡风情,写下一首首颂扬的诗,赞美的歌。2011-4-3 11:55

在这个智能化的社会,没有理性的正义,死者没有尊严,生者没有价值。
因为当代社会对专家的高度依赖,权贵对民众的伤害,总是通过无人格的专家来实现的。--肖鹰

2011-4-6 11: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