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春天花正开》(代序)之二

(2008-06-25 21:46:59)
标签:

朱晓玲

春天花正开

为伊甸文苑

第一部

分类: 文学评论

博主按:《伊甸文萃:海外优秀中篇小说精选》集,已由美国柯捷出版社出版。可喜可贺!下面我将将由朱晓玲为《海外优秀中篇小说精选》集写的序,《春天花正开》在我博客发表,以飨爱我文字的朋友。

 

天春花正开(代序)之二

 

朱晓玲

 

 《妙玉活冤孽》则是作家赵燮雨,以他渊博深厚的东方古典文化功力,解析、重构《红楼梦》魂的一部力作。瞧呀,遁入空门的妙玉向我们走来:“静修她们占了一个独院,师父住上房,妙玉也是独自一个人一个云房。其余人等,从姑苏带来的两个小尼姑焚琴煮鹤合住一间,妙玉自个的奶妈李妈妈和她姥姥家的陪房邹嬷嬷都是佛婆身份,也各有一间。原跟着妙玉的小丫头年纪尚幼还未祝发,相跟上牟尼院原来的佛婆。不去管焚琴煮鹤除念佛诵经之外再在干些什么,大家日子也都过得松心平常。
   
往日功课并不紧。最多是师父师叔高兴了,叫上妙玉一起谈禅论经。
   
一日静修将妙玉唤来,与师叔普度三人一起做了早课。
  

 晨钟已罢,师叔普度开口言道:“妙玉,我来问你,我佛慈悲,何谓慈悲?
  

妙玉赶忙静心屏气,轻声地答道:“师叔在上,依弟子愚见,慈是予乐,悲是拔苦。
  

 静修接口道:“何为予乐?何为拔苦?
 妙玉接着说:“予乐,予众生以快乐;拔苦,拔众生之苦难。

     ……
释迦摩尼,观音菩萨,一桩桩的佛经本事……。妙玉顿悟,立时三刻地心坎里印上了佛说‘我不入阿鼻地狱,谁入阿鼻地狱?’的经典语句。”——我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时常有了一种错觉,感觉自己是在拾读久已没读的《红楼梦》了哩。

    

加拿大籍华文作家李西宁的中篇小说《背面》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作者以不能忘却的记忆,抒写了生命历程中的磨砺,不屈与顽强。在《背面》中,作者以类似于写实的文本结构,冷峻犀利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勾勒出了在那种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环境下,人的尊严是如何被扭曲践踏的图景:“我慢慢吃着这一半饭菜,感到犯人们都盯着我,脸上火辣辣的。唉,竟然沦落到这等地步了。荷马史诗中俄底浦斯的养猪奴曾说过:“一个人沦为奴隶,就失去了人的一半尊严。”引喻伸意,一个人沦为囚徒,就失去了人的一切尊严。难道不是吗?我还有人的尊严吗?我心里异常难受,喉咙隐隐作痛。
       ……
   

气温愈来愈高,牢房像蒸笼一般。我舔着干裂的嘴唇,强打精神,继续讲未结束的《双城记》:“他被关进巴士底狱一间黑暗的牢房……”
    

 ……
   

 老宋眯起眼睛望着我,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假如今晚地震,将会把你砸死,那么你怎样奋斗才能逃脱这种可怕的命运呢?”老宋没说话。他合上双眼,眼窝像两个黑洞,面部肌肉渐渐松驰,破芭蕉扇又呼呼地扇起来。扇了一会儿,他微睁双眼,慢吞吞地说:“李老师,这就是命。
   

 他举起扇子,狠狠挥了几圈,赶走身边嗡嗡的蚊子,叹息道:“唉,人生如梦。总归是要死的,干吗还要梦上一场呢?” 
   

听到这话,令我想起古希腊一位无名氏的墓志铭
    

 我裸体来到地上,
 又裸体回到地下。
 为什么还要徒劳?
 要知道总是裸体。
     

这位勘破红尘的异族祖先所表达的宿命,与老宋的话何乃相似。“为什么还要徒劳?”我感到困惑,茫然。”——“为什么还要徒劳?要知道总是裸体。”也许,这是人类整体的迷茫和困顿。然而生命还是要繁衍,生活不能终止。所以人类必须继续努力创造;所以人类要永无止境地追寻美好的梦想。文学是梦中的天使。

 

美籍华文作家章凝的中篇小说《华盛顿DC的小提琴》,我将其喻为是一曲《震颤心灵的天籁之音》。其创作手法充满着诡谲和诗性;飘逸在小说中的思绪是那样凛冽、跳跃、变化多端。小说中的每个字符及至思绪,无不是在激越、怆然、忧愤、舒缓、浪漫的音乐旋律中浸泡过,复而又伴随着音乐的旋律流淌而出,从而使文字和音乐,思绪和旋律有机地纠聚成一道既旖旎多姿又悲怆昂扬的阅读风景,给予阅读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的美还有听觉美。
   

每每读章凝的文字时,心灵就有了被撕裂的疼痛和修复的颤栗。章凝在他的《DC》(下面同此)中写道:

 

我爱人,虽然对人类的总体行为失望,但还远远没有对人类本身绝望,尤其没有对爱绝望。脱离了世人我没法活。我和你们没有共同的命运,但有着相同的呼吸。
     

“而此时此刻撕扯着我耳膜、摇荡着我血液、撼动着我魂魄的东西,不是什么音乐,不是什么艺术,而是一颗心,一颗旷野里呼号、寒风中哭泣、苍空上舞蹈的心!
     
“我看到我的同类夥伴散落于街头巷尾乞讨,最后一层尊严在风雪和冷眼的双重利刃下鲜血淋淋,换来不足百分之一的成功率。我不知道乞讨者与被乞讨者谁更教我羞愧……对人的本质天性我永远似懂非懂。我只是很想告诉你们:人啊人,当我们相互失去了悲悯的时候,冥冥中有一双眼睛正饱含悲悯注视着我们。

    

 “音乐是我们呐喊的美声,呻吟的咏叹调。”如此等等,这些文字,这些情景,这些咏叹,让我们读来是那样黯然神伤、是那样倍感心酸、是那样使人透彻心骨的寒冷。但我们分明又由这些文字中,依然能感触到创作者灵魂的悸动,体悟到生命意识中依然对人间暖意的无限眷顾和真切的记忆,还有心灵内在的奔突并时时向外张望的渴求!
   

  这种张望,这种渴求,不仅拓展了个体生命外延无限的意义空间,也使我们感知到了个体生命与外部世界休戚与共的关联性,读到了自动生成体己度人的谦让与关怀。始终秉持着一种对生活的端肃、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万物的拥爱,而后与之“同舟共济”,将“阻止生命正向发展的败血因子消解清除”,使生命意识到,个体的命运处境与其存在的所有维度和生存环境,在客观上都具有机能上的同构性——是患难与共,相互依存的。所以需要相互温暖,所以需要彼此宽容和认同,所以需要相互怜惜、珍视。从而感恩于红尘际遇中所有的世故风情,生活的点点滴滴,陶然于个人灵性与万物同生共度的喜怒哀乐,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的处境改善和人的良性回归重新奠基加冕的殿堂——毫无疑问,章凝的小说《DC》,蕴藏着这一切的向度和内涵。
    

 因此,我说,章凝的中篇小说《DC》,使我们在毁灭和新生,悲怆和欢欣,迷惘和觉醒中找到了文学的绿洲,生命的温情,人性的暖意。
   

来吧,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在文学的绿洲,手挽手,肩并肩,相互温暖,相互关爱,相互包容,往前走。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过客:“从我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到那边去,前面!
   

前面,伊甸文苑春天花正开!

 

                          2008年3月22日

 

续完http://www.52photoshop.cn/pic/CV180.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