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春天花正开》(代序)之一

(2008-06-25 21:31:38)
标签:

朱晓玲

春天花正开

为伊甸文苑网

第一部文学选集

分类: 文学评论

博主按:《伊甸文萃:海外优秀中篇小说精选》集,已由美国柯捷出版社出版。可喜可贺!下面我将由我为《海外优秀中篇小说精选》集写的序,《春天花正开》刊发于博客,以飨关注支持我文字的朋友。

 

春天花正开(代序

朱晓玲

 

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由几位身居北美的海外学人、学者共同创建的《伊甸文苑》中文网站,推出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伊甸文萃:海外优秀中篇小说精选》,终于要付梓,变为铅字,与读者见面了,实属不易。且不说这部《中篇小说精选》(下面同此)集的文学品质如何纯粹、多元,又如何拥有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单从历炼的时间而言,真可谓是一部倾注了作者及组织者大量心血的书哩20066月开始筹划,到今天的出版,已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其中的波波折折、风风雨雨,其中的艰难甘苦、酸甜苦辣,我是晓得一二的。没有一种毅力,没有一种执着无悔的精神,这部凝聚着海外学人心血,浓缩中华民族文华情结的书,恐怕是难以出版问世的了。
   

此前,《伊甸文苑》网站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提出结集出版《中篇小说精选》的发起人之一、加拿大籍华文女作家为力,邀请我为《中篇小说精选》写,是在2008年初,一个下雪的日子。那段日子天气是出奇的寒冷。为力说加拿大下过好几场大雪。而中国的南方,多个省份也是小雪、中雪、大雪、暴雪轮番着下个不停近一个多月。堪称百年难遇。到处是天寒地冻冰天雪地。我们却在这个百年难遇的寒冷冬天,隔着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一次次通过电波,谈论与财富与谋生与物质没有多大关联的文学,及文学作品选集出版的事儿。
   

由此,这个寒冷无比的冬天,这个冰天雪地的冬天,这个中国的南方,从城市到乡村,满山遍野雪凝枝头的冬天,于我,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和蕴涵了。
   

是啊,我没理由不答应为力的邀请,为《中篇小说精选》写。因为收集在《中篇小说精选》中的小说的作者们,大多是去国多年的海外学人、科学家、教授、博士、行业专家。他们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思维敏捷。他们是一群勇于放飞梦想,敢于挑战的求索者和实践者。他们不仅在他国的各个领域,以独立的人格、超凡练达的智慧,各领风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好诗文。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啊。祖国在他们心中,母语在他们心中。五千年的优秀中华文化,在滋养、抚慰一颗颗漂泊、流离的心灵。为了传承、弘扬东方文化精髓,为了反哺、彰显中华文化,他们在异国他乡坚持用母语写作的同时,自费建立中文网站,义务管理网站。他们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汇通,独树一帜地架起了一条金色虹桥——《伊甸文苑》。
    

 他们虽然去国多年,但对故国本土母语,却有着千丝万缕无以释怀的情结和眷念。这种对母语、对本土文化无以割舍的情结和眷念之情,混合、裹杂着他们的体温,他们的思绪,他们的血脉,他们对故国的深切追忆、遥望与期许,一如清澈的山涧溪流,迤逦、绵长地流淌在他们书写的每篇(部)作品的字里行间,流淌在他们步履坚定求索的征途。
   

当您捧读这些文字时,您的心就会在不经意之间与他们的叙说产生共震、共鸣。甚而在他们或温婉素雅;或深远粗犷;或玲珑剔透;或冷峻犀利;或机智幽默的文字中,读到了绚丽,读到了昂扬的气质,读到了盘旋于苍穹美妙、悠扬,震颤心灵的天籁之音,也读到了思想的痛楚,抑或读到了伫立于风中雨中含泪的凄然一笑,读到了对故国的深情凝望……让我们流连其中,不舍释卷。
   
     
因为他们的谦逊,因为他们要求我客观、低调地写这篇,我不敢将他们誉为精神界战士,也不敢将他们誉为文化精英。但是,我敢说,他们是真正一举砸碎锁链,为心灵自由而歌的思想者和坚定的麦田守望者;他们是我思故我在的觉醒者。在他们的文字中,看不到陈腐、看不到酸臭、闻不到胭脂粉气、听不到无病呻吟;不媚态、不自恋、不苟且,不空洞,不浮华。唯有的是真实。他们真实地表达个体生命对人生,对命运、对世事万物独到的思考、诉说和指涉。这种诉说,这种指涉,能使读者在读其作品时,体察到文字的脉动和心跳。是的,用真性情凝铸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是有质感的,是有骨骼的,是有思想内核的。它们能鲜活、洁净、沸腾行将枯萎的灵魂和行将麻木的生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先生,曾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过:作家把握真实的洞察力,决定作品品格的高低。这是文字游戏和写作技巧无法替代的……真实,恐怕是文学颠扑不破的最基本的品格。他继续说:那怕是文学的虚构,在写作态度严肃的作家手下,也照样以呈现人生的真实为前提,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不朽之作的生命力所在。
    

 很显然,收集在《中篇小说精选》中的六篇小说的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无疑是深谙其要素的。无不是准准地把握了真实的洞察力,从而将文字建构在以人生的真实为前提的基础上,贴着人物写。在叙述过程中,体现着各自独具个性的文学品质和语言风格。
    

 其中,毕业、定居于英国剑桥大学的英籍华文女作家土干,在她的中篇小说《土城之歌》中,所表现的应该是一个沉重得令人窒息的话题。即: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人的基本生存权,是如何被强权政治剥夺、肢解得七零八落的。然而,幽默、风趣的土干,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举起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而是以一个孩童的视角,用她惯有的冷幽默的思辩方式,审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污浊又混乱的年代。那个年代在的眼中,充满着种种不可解的物象和不可预测的变数及灾难:文革来了,爸爸是总工程师,被眼睛雪亮的人民群众给揪出来了,说他是反动技术权威。组织上又说爸爸当年去过的游击队是土匪窝,好一个老土匪,罪加一等!……自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就记得爸爸的脸很可怕。有时他的眼睛里会有眼泪,嘴里还会呻吟。妈妈会小声提醒他说:别这样,想开点。
   

……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没有人到我家来串门,有一次,有几个穿军装的人来了,妈妈还跟他们吵架。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军管代表催促我爸爸妈妈准备行李,全家下放五七干校。土思那时发高烧,脚肿得厉害,妈妈要求等土思恢复健康,我们才可以动身。
  

 ……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河南罗山县,干校是由一个小型劳改农场扩建的,当时还没有完全建成。大批的下放干部分期分批地来,先到的人就加入到建盖集体宿舍的工程中。爸爸每天去参加盖房子,妈妈带著我们住在县城的招待所里。
   

住了几天后,我们家和另一家又被一辆大卡车送到一个生产大队,那儿有一间破庙,庙的旁边有个大粮仓。与我们同行的这家人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因此,他们家被安排在一间小屋内,我们家则被安排进了那座大粮仓。
   

我当时七岁,觉得那粮仓特别大,象一个大电影院。粮仓的一边堆积著玉米,另一边是一张用几条木板搭成的双人床,那就是我们全家的床。经过长途跋涉,我们能喘口气了,我说:我们真阔气,住这么大的房子。’”——这就是土干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中,满盈着写作者看似欢乐,其实藏匿着不易察觉的深切忧郁和伤痛。所以,读者在读其作品时,有了含泪的笑。
   

加拿大籍华文女作家为力的中篇小说《源》,则是以爱的名义,撰写了一曲心的恋歌。她以活泼、俏丽的文字,大写意大泼墨的行文艺术,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爱情的玫瑰之花,在《源》中,盛开得是那样的娇艳,吐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我醒了过来,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爱是一种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执着情感,理智控制不了爱,因为爱是一种本能。千山万水割不开爱,曲解误会斩不断爱。爱长着翅膀,飞翔在天空,驾驭着人类!
     
此时我不得不向自己承认,我的一生中只爱过一个男人。从小就爱,年轻时爱,临近不惑之年还在爱。他始终占据在我的内心,他是我唯一的爱人。

     
我祈求上苍:既然您让我与钟语有缘相爱,能不能发发善心,让我们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声音在反问我:我知道你一直爱着他,但你还记恨他吗?

     
这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太空,我静静地聆听,却发现它来自我的心灵深处!

      
我闭上双眼,先用白云清净了蔚蓝的天空,然后把意念竭尽全力集中在我的裸体上。这时我吃惊地看到了我通身所渗出的污泥浊水。稍做犹豫,我从山间引来了清泉。山泉洗不净,我干脆跳进了彩虹环绕的瀑布之中,让可贵的生命之水冲洗着我的身体,纯净着我的灵魂。我渐渐感到轻松舒适,意识到体重越来越轻,最后终于无力驻足,凌空飞翔起来……”——徜徉在这样美妙的文字中,心也随了文字的翅膀,凌空腾飞。飞向爱的彼岸,梦想的天堂!
   
     
朱晓玲的《村官余老黑的戏剧人生》,是一部贴近生活走进弱势群体,深切关注、观照生活在底层农民命运的小说。朱晓玲的文字平实,隽永。她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娓娓道来中完成。让我们看看她笔下的村官是个什么样子吧:那天老支书余福享和新支书余老黑交接手的程序进行到尾声时,俩人差点闹翻了。

   
他们差点闹翻了的主要原因,就是余老黑无法忍受老支书说的一些阴不阴阳不阳的风凉话。当时,老支书干涸浑浊的眼睛望着堆在桌子上的、各色已泛黄,宽窄长短不一又脏又烂的借条道:村委会欠下这么多债务,主要原因是村委会不仅没有任何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或部门,每月还要发放村委会一帮人的职务津贴。老支书说这话时,余老黑的心中还是很平和的。接下来老村支书又说:这些债务主要是由二大块组成。一块是招待各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的招待费;另一块是村干部津贴和办公经费。说起来,还是蛮可怜的,村干部津贴每人每月就只20多元钱。只怪村委会完全没有经济来源,招待费和村干部的津贴就基本上靠向村民摊派。所以就弄得村民们有些怨气……’老支书说到这儿时,咳了口恶痰吐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又补充说:时间一长,就累计下了这么多的欠债。
   
眉头一直蹙得紧紧的余老黑此时的心中还是很平和的。只是在心中暗想你这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嘛。嘴上却说:这一村之长真是不好当啊。亏你当了这么多年嘞。村支书立马附和说:就是呀就是呀。你还没上任嘞,等你正式上任了,让你难办的事多着哩。余老黑这回没有回应老支书的话。

   
场面闷住了。
   
老村支书见余老黑蹙眉蹙脸的不做声,心中很是不悦。暗想你余老黑能当上村支书,不仅不感谢我,还要做脸子给我看,真是过河拆桥哩,真是抽了鸡巴不认人哩。想到这儿,老支书的脸也拉下了,他就想说几句恶心余老黑的话解解气。他闭目苦脸地吧哒吧哒地抽了几口水烟后,说:说句实话,让你接我的手是没办法的事啊。我已经是60岁往外走的人了,实在干不动。村里其他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出外打工了,就你黑子舍不得媳妇留在家里。你能当上村支书还要感谢党的政策好,要是放在十年前,我就是想让你当,也不敢让你当啊,怕遭村里人骂咧……’”——由朱晓玲质朴无华的文字中,我们是否读出了隐隐的忧患呢?那就是,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的人文精神,文化素养存在严重缺陷。
   ——待续

http://www.52photoshop.cn/pic/DN03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