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随笔:《读文记》(一)

(2007-06-12 20:58:42)
标签:

朱晓玲

随笔

纸媒封面设计编后语机

智俏皮

分类: 朱晓玲读书记及书讯
              读2007《伊甸文摘》第五期我之见
                               朱晓玲

 朱晓玲随笔:《读文记》(一)

此图片由子晓博客转载,特别致谢!

《伊甸文摘》第五期的封面,设计大气,不亚于一般纸媒刊物的封面设计.

 

封面非马的“松林图”大有”黛色参天二千尺”的气势;

 

“编者的话”和“编后记”将伊甸文摘的繁花似锦的内容机智俏皮地连接得珠联璧合,好!

 

鲁鸣的”另类”浸润着对”另类”的理解、赞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向往;

 

由舞漫西楼的”网”中,我读到了一颗潮湿的心;

 

章凝的”当星星落下来的时候”的哲理、思辩胜于诗情,我总会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沉思良久;

 

冰花的“四月无语”,充满着女性诗人惯有的灵气;

 

况也的“静静的年节”解构了“一串的风铃”凝聚了年节时的相思;

 

李兆阳的“新古典主义诗歌”,将“诗歌的主题化和非主题化”的命题及“新古典主义诗歌”的要义作了比较明晰的阐述,使我读了又读。

 

云上源的“金蝴蝶”故事一波三折,结尾令人唏嘘。计公子虽是纨绔子弟,难得他有一颗痴爱之心;

 

鹅蒲的“狂恋”,故事很是感人,行文沉静,构思也别致讲究。但是感觉标题“狂恋”显得有那么点“躁”,减弱了小说的艺术性或者说内涵;

 

主持的“略说‘忆秦娥’,”是“因为舞曼西楼和海外逸士两位关于词牌“忆秦娥”的几个帖子”,就写了这么一篇让人读来受益匪浅的文章,其待人之诚令人感动.而且主持的很多文章值得我辈认真究读。

 

土干的“弹琴”中的土豆,是东西方文化的混血儿,或者说是实验场,或者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焦点。我不知道,土干是不是一直试图在土豆的身上寻找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