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随笔:《三言两语话《绿叶》及其他》之二

(2007-03-27 23:26:32)
标签:

朱晓玲

三言

两语

绿叶

分类: 文学评论
三言两语话《绿叶》及其他
朱晓玲
 
我也很想看雪儿的细评。但她写作任务多,又在国内,还真不好写。
我写评论时,写得急,有几点忘记写了。看雪儿的帖子,又想起来了。
雪儿说:“《绿叶》中,作者将人生的磨难稀释得没了踪影,正是小说的精到之处。”
 
这也是我想说的。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句子。我读过很多文字,感觉描写悲哀过多,倒是能得到读者的共鸣眼泪。但是,我觉得文章应该给人希望,而不止是悲愤。把仇恨写多了,有什么好处呢。只能增加战争的机会。
《绿叶》中,华杨只在舞会上想了一小段他自己的处境,文字不多,但是,凡经历过留学生活的都能感到里面的辛酸,就够了,真不用太煽情了。

关于性描写,其实,我觉得里面有很多非常真实的描写。比如:华杨不举,绿叶会平静地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熟悉”。华杨说“第二天”。

这实在是文革期间长大的那一代人的真实写照。记得刚工作时,同事熟悉后,谈到新婚初夜,不举的现象很普遍,这是保守制度所致,这点就反应了一个时代现象。

还有,绿叶没有为此嘲笑华杨的拘谨,反而轻松地说:“那就睡觉,第二天再说。”这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西方观念,不强迫对方。不论大事小事,都这样。我看有些中文小说,提到妻子都熟睡了,丈夫会把妻子叫醒,进行夫妻生活。在文章的《浪漫》里,还有这样的情节,妻子熟睡,丈夫就与她同房了,这其实就是强奸妻子。

其实,绿叶也不是什么具有中国女性的美德。在英国,我所接触的女同事都不错,通情达理,对丈夫男友很礼貌温柔。

在剑桥,民间艺术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开生日派对,他就请了个民间乐队来家里演唱。领唱者是他的女儿的幼儿园老师,那老师又会拉大提琴,又会唱歌,又美丽。说起话,很温柔。他们唱的歌都是自己做词做曲的。美丽温柔有才的西方女子很多。

再说绿叶,她说等第二天,华杨却说:不用等。这点也真实。当对方让你放松时,你会将事情做得更好。

想象一个课题讲演,当你刚发言,由于紧张,说错了,台下都笑话你,你一定会更紧张,甚至讲不下去。我在国内听讲座时,就有听众直接指出讲课者的错误,搞的讲台上的人很窘迫。我记得我第一次在英国讲我的课题时,非常紧张,讲得太差了。当我看到台下的人,系主任,教授,讲师,学生,都认真地等待我继续,没有一人嘲笑时,我真的很感动。每每回忆我第一次讲课题的情景,都让我感动,我能想起听众的眼神,那么热切和平静。我那时讲得真是垃圾,可是大家就是这样宽容。

在生活和很多细节上,我同样感受到很多英国文化这样的宽容鼓励
.
我评论中的最后一句话删了,现在放在这里,给雪儿看看。
本小说是典型的文学系作品。就像一个训练良好的美声唱法演员,永远唱不出摇滚乐一样。——土干
 
土干,我以为“本小说是典型的文学系作品。就像一个训练良好的美声唱法演员,永远唱不出摇滚乐一样”这句评语,是对《绿叶》小说最好的诠释,你为何要删除掉呢?——冬雪儿
 
本小说是典型的文学系作品。就像一个训练良好的美声唱法演员,永远唱不出摇滚乐一样。
说得好!弃之可惜了。——tukeli
 
雪儿,
不知我删掉过多少好句子呢。上次那个风筝线的比喻,我也觉得不好,因为有事情,没来得及删改,就先贴上了。回来一看,不得了啊,兰若,章凝,冰花,先磨都夸我,我都找不到北啦。评《绿叶》的最后一句,我觉得对文科专业的网友不敬,就删了。后来知道学文科的并不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一篇小说中,如果引用较多名著名曲来比喻,对于没有这些知识的读者,会产生畏惧感,也影响对情节的理解。但是文科出身的读者觉得这样的小说的意境深。读书多的人就爱引用,脑子中太多词句,直往外冒,不引用都做不到。——土干

——土干,我做文时,也时常删除加进地进行反复修改,不是一句或二句而是大段大段地删掉加进。我觉得,在行文时,无论引经据典或是穿插进名著名言及名曲、典故,只要符合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意境,那也是另一种创作风景嗫,相信读者也是定能接受的。——冬雪儿
(已录于2021年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