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友明文学评论:《凝聚在文字中的忧思》(二)

(2006-09-08 16:53:54)
标签:

吴友明文学评论凝聚在

文字中有忧思

由于紫依对生命及人生

价值认知的局限性和肤

分类: 文学评论

朱晓玲在她的《雨》中这样对我们说:“紫依太想出人头地了。因此她活得很虚荣且张扬。而她的出身又是那样的卑微,而她自身的文化素养又那样低,她的社会背景又几乎是零。这就注定她会为自己的虚荣和张扬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就注定,她要去攀缘那些有权有势力之人。更可悲的是,紫依还是一个摔得头破血流也从不吸取教训的女人。而且,但凡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不如意的事情,她就会对自己卑微的家庭背景产生莫名的怨恨。”瞧吧,就这么几笔,朱晓玲就为她笔下的女主人翁的悲剧命运隐匿下了深重的伏笔。而且,她坚定地不给她笔下女主人翁的虚荣心提供任何正常社会秩序下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其用意是显而易见了——她要将紫依悲剧性的命运推到一种极至。这样的安排之于紫依是一种残酷,而之于艺术则是一种深邃和必须。

 

在《雨》中,朱晓玲不仅向我们揭示了紫依自身人性的弱点是形成她悲剧命运的内在因素,而且还一点也不留情地给紫依安排了一个与她性格完全相反的、淡泊名利的男人做她丈夫。故事的错综性和矛盾的冲突由此纠结在了一起。那么紫依的丈夫黄豆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某专科学校的普通教师,同紫依一样,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加上性格孤傲,交际能力极差,不善言辞,因此,无论在事业上或是在仕途上,从未得意过,甚至也差点下了岗。丈夫仕途、事业上的不得意,必定导致家庭生活的平淡无奇,门庭冷清。而这种门可罗雀、清汤寡水式的生活,是出身原本低微、生性又虚荣且爱张扬,也有几份姿色的紫依不甘心过的。由此她怨天尤人,她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常常归罪于丈夫的无能,通常为一些芝麻粒大小的事就同丈夫闹个没完没了。然而,闹也好吵也罢,身为普通教师、性格又不阿的丈夫黄豆豆是无法、也无能力给予她所向往、憧憬的那种生活的。为了寻求精神、感情上的安抚,物质上的满足及命运的改变,红杏出墙,攀附权贵似乎就成为紫依的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

 

故事中的紫依,利用了一个良机终于攀附上了在槐海市数一数二的房产公司的总经理米家山,而且很快就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地下情妇。她的这种行为无疑是违背社会世俗道义的,也是会被世俗道德所不齿的。但是,从人性角度分析,紫依对婚姻的背叛和对权贵的攀附依傍,是她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无意识的挑战和反叛。而且我认为,她的这种对命运的反叛和对社会道义的抵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符合人性求生的本能的,更是令人同情的。因为这种抵抗和反叛是需要勇气和胆量做底气的,还因为,她挑战的不仅是自我,更是在挑战庞大的、坚固的社会秩序。为了活着,为了活出一个人样来,为了自己的丈夫下学期不下岗,为了读书的儿子能转到快班,为了下岗多年的自己和哥哥能重新找到工作,紫依义无反顾地向自己的命运发起了挑战,向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发起挑战。她要挑战她所不熟悉的、同时是她觊觎已久艳慕已久的、与势力、权贵、富足紧紧纠葛在一起的全新的生活。她希望通过挑战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与权力和富有融合。

 

由于巴结上了权贵,做了权贵的地下情妇,故事中的紫依是有过短暂的、被称之为“幸福”的生活的。比如说,她如愿地不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且调到了房屋开发公司,被安排在了米家山的身边,而且倍受房屋开发公司上上下下职员们的尊重(尽管这种尊重是值得怀疑的),倍受办公室主任郝好天的奉承和巴结(瞧,她也成为被巴结的对像了)如此等等,但是这一切又都能说明什么呢?这一切能给紫依的命运带来必然的转机吗?紫依多舛的命运由此会结束吗?当然不会。朱晓玲之所以这样安排,为的是使她的故事更为复杂跌宕,人物命运更为多舛曲折,这是文学艺术的技巧,也是朱晓玲行文的技巧。

 

朱晓玲在她的小说《雨》中,是这样让她的女主人翁紫依走近她仰慕已久的权贵们的阵营的:“紫依就是在米家山同同桌的人喝到第三巡酒的时候出现的。她端着高脚酒杯,如仙子般迈着轻盈的猫步,从另一席间飘然而至……不过这个时候,米家山还不知道紫依叫紫依。他更不知道这个浑身有股妖气的女人是这些女流之辈中最最没身份、最最没地位的下岗女工……叫紫依的女人紧挨着米家山的身子,连着同一个她叫三哥的男人一口气喝了五杯啤酒。她还同那个叫阿红的妇联主任喝了二杯;同一个被她称为财务处长的女人喝了一杯;同一位被她称为教委主任的女人喝了一杯。她的本是平平的小肚皮在一杯又一杯啤酒的灌溉下一点点地隆起了……”不知为什么,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心中有种苦涩——为紫依。也为那些像紫依一样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女性们的命运。她们悲苦的命运和不觉醒的灵魂是值得人同情和安抚的。紫依及紫依们以为攀附上了权贵,依傍上了上层人物,她的人生之路就可坦途通天,她的命运就会发生必然的转机,她的生活中就会有太阳的光辉映照。其实不是。

 

由于紫依对生命及人生价值认知的局限性和肤浅,使她们走进了人生的误区,她或她们不可能深究生命及人生的深刻含义;不可能追问自己生命价值的意义究竟何在;不可能在自尊、自强、奋斗中体验、寻找活着的乐趣;不可能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寻找大世界的真啼,她或她们所需要的只是漂浮在生活表层的、很不牢靠的肤皮潦草的所谓荣华富贵,她所需要的是“今日有酒今日醉”的麻木了的陶醉和迷恋——这种人生价值的认定和努力的结果,使她付出的代价就不言而喻了——那当是人格尊严的必然丧失和沉沦。她的反叛和抵抗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由此也注定了紫依的抵抗和挑战,都是很徒劳无功的,更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她的所有努力都是不可能获得必然的成功,最终与她暗渡陈仓了三年之久的情人米家山反目成仇,以至再次丢掉工作,就成为这个灵魂不觉醒的女人的必然结局。这也许不一定是生活的必然,但它必定是文学艺术的必然,更是朱晓玲式的必然——她的悲悯和忧患;隐痛和哀其不争;指陈和暗示都隐喻在了其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能由每个温热、冷峻的字体中触摸到令人心动的人性关怀和忧虑“一种冷寂而热切的、不仅仅属于女性的感叹与呼喊!”——是的,我们由这种感叹和呼喊声中,感受到了有一种血还是热的,有一种文字还是纯的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以为。

诚然,对于每部文学作品的解读,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如果诸位在《东边日出西边雨》中,读出了别一样的内涵,别一样的感受,那同样是合乎情理的、更是值得尊重的一种解读。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