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晓玲文学评论多情行者梅洁母爱及母亲对生命价值认知诠释得就这么简简 |
分类: 文学评论 |
一个家族的苦难造就了一个作家,真不知是生活的有幸还是生活的不幸?
梅洁写母亲写得更是隽永、更是怆然:“母亲咬碎所有的艰难和痛苦。母亲对父亲说:娃儿们还小,我们要活下去。母亲支撑着父亲,母亲理解着父亲,母亲温暖着父亲。”“娃子们还小,我们要活下去。”这就是梅洁笔下的母亲世界;这就是梅洁笔下作为母亲要活下去的全部意义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母亲用柔弱的双肩坚强地支撑着在风雨中飘摇的家。
梅洁将母爱及母亲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诠释得就这么简简单单,彻底明了,又是那么冷峻而坚毅。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她决意将娃子们抚养成人的决心和意志。我想为作家的梅洁也一定是在这样做着母亲和妻子;我想为散文家的梅洁一定是如同认真做着母亲般地呕心沥血地为人类构筑着“精神的亲爱的家园。”
但是做了母亲的梅洁依然想做母亲的女儿。
她在《那一脉蓝色山梁》中凄婉而千呼万唤地写道:我恨不能扒开这地狱之门,还我母亲的笑魇。我怆然扑倒在母亲的墓碑上,蓝色山脉怆然旋转。母亲活着的时候,尽管天涯海角尽管十年八年,女儿归来故乡偎母亲床边总可以再做一番女儿,此后呢?生之匆匆死之匆匆,苦之楚楚累之楚楚,我到何方再觅母亲这份浓福?谁能再给我这劳顿的心以无边的抚慰?谁读到这段女儿对母亲的眷念和痛彻心扉的怀想的文字不潸然泪下?
梅洁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不动声色地将母爱、父爱及人间真爱、将伤愁别离捧到你的面前,是那样鲜活、那样神圣、那样感人肺腑
毫不夸张地说《并非永生的渴望》实在是一本使你捧起后就不舍放下的书(近30万字的书我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其读完);是一本读后让人久久回味咀嚼的书。那里面记载着一个女人和那个女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这段历史包容着太多的不幸和心酸;伤愁别离;忧伤和美丽;无奈和抗争;愤慨和沉寂;希望和失意;迷茫和顿悟。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梅洁就坐在你的面前,用她动听而温和的声音向你娓娓述说着、轻轻倾诉着她的既温暖又心酸、既孤独无助又不甘认命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至现在。满书写满她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生命和亲情、友情、爱情的礼赞。尽管生活、命运总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予她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予了她不尽的磨难和艰辛;在给予她鲜花掌声的同时也给予她无边无际的孤独、无助、忧虑;在给予她希望的同时也给予了她无尽的无望、失意、彷徨困惑。
在梅洁的《并非永生的渴望》中,你还会读到梅洁的宽容;梅洁的高雅;梅洁的脱俗;梅洁的纯粹;梅洁的十足的女人味儿;梅洁的忧患;梅洁对故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梅洁的人文关怀;梅洁的平民意识。梅洁的笔下几乎全是小人物,无论是13岁就给人做了童养媳的母亲,还是本应辉煌一生却屈辱了一生的父亲,或是福哥儿,或是小妹、或是《童年旧事》中的阿三、或是《塞外的女人们》,他们无一例外不都是小事件中的小人物,而这些小人物在梅洁的笔下,人格的力量是强大的,震憾人心灵的。他们的纯朴,他们的善良,他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和生活的磨难所表现的冷峻、坚毅、泰然自若是那样令人敬重,令人为之动容。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