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晓玲创作谈创作是我的生活方式将耕耘溶入生命中的劳作者在依然如故地、真 |
分类: 文学评论 |
将《朱晓玲自选集》的稿件整理完后,没有一丁点儿的轻松感。心中依然被一种无言的情绪塞得满满当当的,很有斩不断理还乱的意味。我想,那就写个后记吧。将塞满心间的话儿真实地倾诉出来,应该说是不同如小说的另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吧。这种表达方式能更本真、更直接地同每一位翻开这本专集的——您和你们,进行交流。因此,我祈望您在接受这本专集中的所有作品的同时,也能接受这篇“后记”,我当是谢了!
我将这本书真诚地棒在您面前的时候,首先,想告诉您的是,一个将耕耘溶入生命中的劳作者,在依然如故地、真诚而挚着地默默劳作着。如一个无怨无悔又别无选择的农夫般,在认真而汗流浃背地耕种着她赖以生存的土地。尽管这块土地并不富饶又是那样冷寂。再之想说的是:感谢您。因为使我永不言说放弃的力量,是来自您的关注和期待。是您的关注和期待使我度过一道道难关,跨过一道道坎。从而使我在风吹雨打中坚定地走到了今天。并且还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这是我生活和生命的唯一。
贝利在没有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球王之前,只是一个爱踢足球的穷男孩而已。但是他的教练很看好他踢足球的天赋,有一天送了只真皮足球给他以示激励。贝利对真皮足球爱不释手的同时,对他的教练心怀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一直激励着他走到人生的峰巅)。当时因为穷,他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这种关爱和期待。在同年的圣诞节,贝利到野外挖了棵小小的松树,作为圣诞节的礼物放在了教练的门前……这个在我听来很感人的小故事,是我在华中理工大学任教的小妹康玲有一天在电话中对我讲起的。记得当时我们聊的是关于成功和爱心这样的话题。我们都认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他必定同时拥有着一颗爱人之心感恩之心。对一个帮助过你的人,心怀永远的感激,这也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和追求梦想的动力之一。贝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此他成功了。
在一篇篇幅不会、也不可能很长的后记里面插进这么一个故事,看似似乎有些离题千里。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太符合我此时此刻的情状和心境了。因为,我的心中自始至终都满怀着感激之情。是为了感激和热爱我才坚守着;是为了感激和热爱我才创造着;是为了感激和热爱我才不屈不挠地纯粹着;是为了感激和热爱,我才不充许自己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毫不掩讳地说,我始终是一个很不得生活垂青的女人。尽管自己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文学创作很努力、很刻苦、很自律、很执着、也很真诚。但是无论是创作之路或是生活之路,一直都是走得不是那么顺畅。总是走得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个中原因我自己也是无法说得清楚。曾经有一段时间,对自己不能进入文化部门工作而耿耿于怀(此时,或是在此之前,我已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无知和浅薄感到羞愧和脸红)。那是因为,在我的意识中,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认为:凡是搞文学创作的人,必须走进文化部门,才会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的正宗文人,否则就是“另类”,就是“边缘人”。在此期间,也是有某些地方文化官员嚷嚷着要帮我解决这问题那问题的(甚至连工作调动表都填过好几次)。而事实的结果是,最终一个个与文化与创作无关的人,早已很顺理成章地调进这些文化部门。他们进了文化部门后,打着文化部门的牌子,红红火火地开办着各式各样与文化有关或无关的公司、商店。而我,至今依然在文化部门的外面被无情地“边缘着”。个中玄机谁能说得清楚。文行至此,我想起了天津作家牛伯成先生,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你的创作道路会很艰难,凭直接感受是这样。凭灵性创作的人都很艰难。因为你还没有世俗化,就文学不是坏事,而就创作者而言,就会很艰难。”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真的不幸被他而言中。我真是无法穷透命运之手,在如何给我的人生之旅缠绕起的一团团迷雾……
——未完
注:此文系《朱晓玲自选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