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之作——话剧《樱桃园》

(2014-09-24 19:39:38)
标签:

娱乐

文化

教育

情感

杂谈

http://s7/mw690/48e9f87345cc6611657c6&690

    冰凉缠绵的秋雨,挡不住我对《樱桃园》的向往......
    这部俄国文学大师契科夫的最后一部遗作,终于又在中国上演了,过往对这部作品的了解,总觉得没那么直观,没那么投入,或许是缺少岁月的沉淀,还不能完全理解大师契科夫的“告别”。
    今日的“樱桃园”感觉不一样,首先,自己经历过些许的岁月,一定会有些许的沉淀,可以从剧本的文字中更深体会作者的心境;其次,这部剧是由俄国导演弗拉基米尔 谢尔盖耶维奇 彼得罗夫指导的,此导演在当今俄国非常活跃,屡获赞扬;第三,本剧演员皆为中央戏剧学院在职一线的青年教师,他们的表现可谓真正代表中国戏剧表演的高水准,为人之师,理当表率。第四,本剧舞美团队杰出,刘杏林大师亲做舞台设计,期望值颇高。
     似电影宽银幕大小的白绸,和上面契科夫的照片投影,十几个装鼓了的麻袋,外加俄罗斯曲风的音乐及玛祖卡舞蹈,拉开了《樱桃园》的序幕。3小时的时间,全然沉浸在戏剧之中,稳健的剧情、简洁的舞台、优秀的演员.....观看戏剧的感觉,真好!
 理解剧作:
宿命的传递:虽然契科夫自己把《樱桃园》定位为喜剧,他可能是从自己编撰的每一个剧中人性格上的表现来定义。其实,这些人物都透出性格背后的弱点,以致造成生活上的不如意。女主角留包芙:毫无原则的善良和软弱,与生俱来的从不在乎金钱的慷慨,直接导致家产荡尽,樱桃园被拍卖。而那个剧中没出现的,躲在法国的牵挂,就像一个恶性的肿瘤,蔓延于留包芙的血脉,即便出售了樱桃园,再去法国,她一样会掉进原来迫使他离开的那个漩涡,因为她始终还“爱着”那个人,即使在今天的很多人中依然存在这种荒唐之“爱”,这是剧作家表达的一个层面——“宿命”,人是宿命的,主宰人类的上帝创下了你的性格,同时也规划了一条属于你的性格之路。倒霉的谢敏 叶彼霍多夫、忠诚的老奴菲尔斯、空怀满志的永远读不完大学的彼得 特洛菲莫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个性所致,经过岁月你会有所明白:不要与命运抗争的后面,是不要与性格抗争,因为性格决定命运,这才是真谛。即使剧中那个成功买下樱桃园的新兴土豪——巴洛兴,也逃不了除了钱以外,没有亲情、没有爱情的结果。他与瓦丽雅的永远不知道该怎样表白的爱情,是因为他们没有共同的“生活点”,生活离不开钱,但有钱不一定有生活。
生命的迭代:契科夫在这部剧中传达出一个人人意识得到的真理,就是一些事物,纵使它再美好业会被新生的事物所取代,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生物和事物不断衍生进化的过程。樱桃园本身是无比美好的,它的广袤、它的美丽、它的名誉、它的魅力、它的历史,的确,就因为它的历史,使它变成了即将被抛弃的,它的新主人将以崭新的姿态(砍掉所有的樱桃树、拆除一切现有建筑物,以打造新的别墅供人租用)改头换面地重新将它包装一番”推广上市“,写到这个词,我感觉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情形和契科夫所描述的故事中的情形有惊人的相似,但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或许N年以后,又有什么人买下了满是别墅的樱桃园,将其恢复如它第一次易主前一样,然后”推广上市“再打上”原生态、存环保“的牌子,或许可以买个更好的价钱。事物如此更迭,生命亦如此更迭,老奴菲尔斯的生命能量的耗尽,老了就是老了,火焰高不起来了,就好像烧残的蜡烛。如同所有的事物,过了顶旺盛的时间,再燃也达不到那个高度了,何不将息就息,随遇而安呢?!我觉得契科夫写这个角色特别真切,或许是因为他自己在进行这部戏创作的时候正处于余火将亡之际,史料记载此剧上演一年后,大师离去。因此,我觉得菲尔斯就是大师内心某个侧面的再现,对于生命的迭代,他显得坦然。
理解舞美:
麻袋包:整出戏的舞台上只有12个麻袋包作为装饰业作为道具。我第一时间感觉到它是那个时代的东西、它是那个地方的东西,它使属于舞台的东西,它作为道具椅子,被演员搬来搬去,它被摞垒对方成为可依靠的”谷仓“或是平摆成可藏身的颓垣.......我满怀希望地猜想,麻包里的填充物最好和剧情相关,它出现了——千万颗红红绿绿的樱桃干随着被巴洛兴的剪刀滑坡的麻包,倾泻满台,预示着包裹中的巨大的财富,这是樱桃园的财富,是它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当老奴菲尔斯将自己的躯体埋在樱桃干堆中死去的时候,他显得那样坦然和安详,似乎找到了真正的归宿。
白绸布:舞台上最抢眼的白绸布是设计的一个亮点,这块布即可以旋转似一道墙;也可以似一排树;可以抽成一缕好似好似客厅里的柱子,也可以展平似银幕投放上契科夫的影像。随着白绸布的转动和剧情的进展,影像时有时无,仿佛樱桃园中的一部分,与整出戏合而不离。
最后结尾处当老菲尔斯卧在樱桃堆中离去,上端的挚亮的灯光和向前漂移的白绸布一下子令人联想到通往天堂的美好,然而在我的灵魂随光渐趋时,”咔“白绸布果断下落,一切回到现实。
音乐效果:我最喜欢结尾处远处砍伐樱桃树的”铿铿“声,由远而近地变为现代风格的音乐,这个转变说明了剧本的主题。
理解表演:这是一台高水平的表演,每一个演员都到位,每一个角色都出彩,没有遗憾的角色。看戏,作为演员的必修工作之一,能看到这样完整的,水平统一的戏真是一种享受。对文字理解的厚度和演员呈现在舞台上的角色状态是成正比的,我只能说喜欢看脑残电视剧的人,所得到的观感是太容易就表达出来的,而观看本剧的感受是触及灵魂的,有些话是不容易说出来的......简洁的舞台,真实的人物,我爱这种空间之美,正如彼得 布鲁克所言:观演的互动成为戏剧的主体,作为观众的我,始终觉得自己也在舞台上......
走出剧场的时候,雨还在下着,我与一同来看戏的朋友道出的一句话是:“啊!现实是这个样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