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一个孤独的灵魂

标签:
我的文学观欧洲文学卡夫卡文化 |
分类: 读书,写作,看电影,做饭 |
卡夫卡——一个孤独的灵魂
|
卡夫卡是一位内心极度孤独的人。他常感到自己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因此,他只生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作为一个局外人,他总是站的远远的,冷眼观看着这个世界。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不得不生活在其中,这就是他感到的不休止的痛苦,他挣扎着,挣扎着……。
于是,他不顾一切地与所有的人隔离,与所有的人作对,不同任何人讲话。即使在家庭里,他也找不到任何安慰。他感到他的亲人对他来说比陌生人还陌生。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面墙,人们之间没有理解。孤独萦绕着每个人,人们就像生活在地狱之中。人生就是通往死亡的道路。对他来说,也许只有死亡才给人以自由。因此,“人必须凭他的感觉去摸索生命”。他认为当一个人无法理解另一个人时并不可笑,这是孤独,不幸于疏离。
他一生未婚,至死都生活在自己孤独寂寞的阴影下,并以自己的方式不懈地探索人生的意义。他的作品不重视情节,是一种内心的告白于倾诉。他的作品是为自己而作,是自我理解的钥匙,是寻求自我解脱的方式。他的作品充满了怀疑,荒诞,神秘,常人只有深入进去,仔细琢磨,才能发现其处处闪烁着的智慧之光。正是由于他的不同凡人,他的作品才一直未能得到传播。然而,在其死后,不幸之万幸,他的好友布洛德违背了他的遗言,将其作品印刷出版,才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卡夫卡——这位法学博士丰富多彩而又耐人寻味的内心世界。
卡夫卡的作品带有高度自传性,他的人物往往就是其自身问题的具体体现。卡夫卡生活在现实与梦幻般的世界中。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你们想彻底理解这些书,就需先了解我。对我的生活,个性,遭遇和梦幻必须要深入了解”。
卡夫卡的小说文如其人,简练,寓意深刻,而又充满矛盾。他的作品大多短小精悍,每每开头破题,直达问题核心。而他的真正含义却往往又隐藏在它的象征及寓意背后。例如,他笔下的猎人Gracchus及他自己的名字Czech都是指“乌鸦”。因此,我们说他就是猎人Gracchus。猎人G处于生与死的困境中,而现实中的卡夫卡则处于是否结婚的十字路口。他的猎人的困境暗示出自己的选择困境。
《猎人格拉茨》开篇就写道“两个男孩正在那掷筛子”,这是在提醒我们人生就是一场赌局,人类的命运往往是由某种隐藏的力量决定的。一群抬着棺木的人走来,“码头上谁也没有理会这批人,没人靠近他们,没人提问,甚至没人看他们一眼”,这几句话点出了人们之间无理解,无沟通,人们彼此很冷漠。所以,猎人说“没有人会来帮我忙”,这也正是卡夫卡的内心感受。在这个镇里“每一道门,每一扇窗子都是紧闭着”。这就是我们的世界,然而又不是。因为在此,我们谁也找不到。猎人格拉茨就像一只浮萍,到处为家,而又没有真正的家。永远飘泊,没有归宿。
作为现代人的先驱,卡夫卡宣称“他的主人公们站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是曾属于现已消灭的世界,另一个是他不属于的现实社会。猎人G正式这样。作为一个死去的人,他的灵魂日复一日地吮吸着死亡的潮汐,徘徊于生死之间,没人想接受他,他只好乘坐死亡之船,行驶于生死之间,成为一个永远的孤魂。卡夫卡认为格拉茨就是古人与现代人的阐释者。他能超越所有时间与空间的极限,自由飘荡于空中,找不到家,找不到庇护所,是一个赤裸裸的现代人的孤魂。(1314)
说明:本文写于1996年,那时,对于卡夫卡的理解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