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两句《我以虚妄为业》

(2021-04-05 07:00:5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随感

说两句《我以虚妄为业》

 

 

 

作家鲁敏的散文集《我以虚妄为业》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9月出版发行,全国书店及当当网有售,单价:29元一本。自己用三天时间看完了,感觉这是作家鲁敏创作手法的另一种风格。就像我常常说的那样,阅读这部作品最直接的感受如同沐浴春风,在这本散文集里面,了解了作家的家里面的情况,了解了她创作的一些作品的初衷与想法,而且还写了她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写的随心所欲,写的潇潇洒洒,我在阅读是像就一碟小菜,喝着江南特有的加饭酒那样,是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

 

通过阅读这本书籍,了解了作家鲁敏对父亲的那种深刻感受,写得真实感人,写得非常的直白,以至于自己觉得有点残酷,但是到最后从女儿长大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反思对父亲的感受,便有了不一样的味道,理解了作为父亲不善言辞后面的那种深沉与厚重的父爱,当然也毫不掩饰地写出了中国传统中重男轻女的普遍现象。

 

写了她的母亲,一个乡村小学的老师,一个有姿色,有性格,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热爱生活的中国妇女,写了奇迹般捡来的妹妹,一个差一点消亡在人口政策上的生命奇迹,写了她小时候的那些粗浅的记忆,特别是写跟父亲和母亲之间的那些,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女孩子。

 

通过这本书还了解了作家鲁敏从小学到中专,以至于到后来通过自学高考的求学历程,也多多少少感受到作家鲁敏的文字天赋,这让我想起了在她的作品中的一部分人的塑造,就有作家本人的缩影,长篇小说《六人晚餐》中的晓白习惯记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这同样是作家一种特有的习惯。

 

至于在很多作品里你都能感受到那些男主人公中或多或少地有着他父亲的影子在其中,可以说父亲和家人在作家的内心里面又着越来越清晰的记忆,绝非是像作家讲的那样曾经的以往变得模糊不清,我感觉到作家鲁敏的故乡,也是她上中专之前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在作家粗线条地描述中,你能感受到对作家成长产生的深刻影响。

 

 

就像作家鲁敏在这本书里面写到自己的那样,作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她的理想是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父亲的选择,让她痛失这样一个遗憾终生的事情,父亲希望能够有一个“旱涝保收”的地方,而南京邮电学校就呈现这样的特点,上学不花钱,而且毕业包分配,更何况父亲考虑到女孩子上了高中很难说是否还能这样优秀。

 

看了作家鲁敏得着这些文字,不能说感同身受,但是我还是有着很多相似的感受,儿时对大人都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鲁敏的恐惧时父亲的不苟言笑和对女孩子的那种不重视,总是绷着一张严肃的脸,当然更害怕的还是父亲发怒时表现出来的凶狠。

 

我的童年记忆跟作家鲁敏没有什么差别,但我可不是一个聪慧且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是一个让父母头痛不已的孩子,是一个与哥哥截然不同的孩子,自然也成为了大人不悦的一件事情。没有时间,也没有耐性的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没那么复杂了,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让孩子知道皮肉的疼痛,就是他们教育的最简单的方法,他们的理由来得十分简单,棍棒之下出孝子,很可惜自己并没有像大人期盼的那样,到现在也做不到让大人为这个儿子感到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在阅读作家鲁敏对自己和对生活的感悟的同时,也是了解作家创作取材和创作意图最好的,觉得对了解作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是第一手资料,能够通过作家讲述自己的命一次经历和想法,想到了她作品中人物的表现方法与她的讲述非常的相像,你便知道在作家的笔下更多的人物都是她在生活的过程中留下印象深刻的,绝非是虚构的,即便虚构也蕴藏着作家自己熟悉的场景和人物。

 

这部散文集选的作品内容很多,最初是自己和家人的事情,后来就是刚刚参加工作以后的那些记忆深刻的事情,例如,最初从中专毕业分配工作以后在邮局做柜台员时看到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至于到后来被发现自己有文字天赋,调到机关给领导干秘书的那些经历,写得轻松自在,当然也能看出作家那时候内心里蕴含着一些苦涩和无奈,毕竟这是她后面回忆起这段时光,是的显得不再沉重,用一种抒情方法表达,早就忘掉了最初的那种苦涩与尴尬。

 

到作品的后面,也谈到了她作为访问学者出国访问时的那种感受,也有作家对美食的个人喜好与看法,更有意思的是她从人体器官去谈器官对人的影响,这是我感觉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探索和表述,足以见得作家对生活观察的细致的一种认真态度。

 

阅读这部散文集,没有像阅读她的中短篇或长篇那样需要聚精会神,作家写得轻松自如,读者也是同样的感受,倒是这样感觉离作家更近,就像坐在她面前,听她讲家长里短,勾起自己对以往生活的那种记忆,找到了相互之间的相近之处,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感觉更亲切了,想举杯敬她一杯酒,因为她讲述的那些生活的经历,激发了自己愉悦的心情。

 

当然这不过是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许作家根本不屑于像我这样的一个精神意淫的读者,不过我知道,能产生这样愉悦的感受也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反正是我通过阅读感觉是作家有了更深一层的理。也是鉴于这种感受,又去当当网查了一下作家鲁敏自己尚没有阅读的作品,查到了几本,当即下单购买,虽然有两本书里面选的作品在已经阅读的这些作品中有重复,但不影响自己对尚未阅读的那部分的期盼。

 

当然这段时间阅读作家鲁敏的作品也绝非是她的最新作品,我在这部散文集中看到她对创作不出新作品的那种无奈与苦恼,自己阅读的这些作品大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作家鲁敏的作品,进入新世纪她的作品,最近的作品也距当下有五六年的时间,即使这样自己觉得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借鉴。

 

记得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视角的转换而改变),我们也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的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更何况自己还没有更全面的了解作家鲁敏,当下这样的选择和阅读自认为有一定的道理,继续阅读,深入了解,汲取精华,丰富自己。

 

 

 

 

高兵

2021322写于家中陋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