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八百六十八)

(2021-04-30 08:57: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朋友出国旅游,看他发来的照片非常羡慕,想一下已经有几年没有出国旅游了,最近一次出国还是四年前去澳大利亚探望在那里工作的女儿,呆了二十几天,从墨尔本到悉尼女儿驱车拉着我们,边走边看,自己写了一些感受,不过那里再好也感觉不是自己的故土,到了半个月以后就有了回家的想法,好在拖延至二十几天后终于回到属于自己的故土。

 

要说真住不下吗?现在想想主要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假如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一定不会有那种急切回国的想法,没有语言环境,没有自己可以谈上来的朋友,天天围着灶台转,孩子怕我们走丢了,尽量不让我们外出,整天呆在家里面可想而知那种郁闷会是怎样,想家也就自然而然了。

 

在澳洲跟着女儿从悉尼开车往回走,女儿安排我们半道上住进一个农场主的家里面,深入实际了解澳洲农牧业的实际情况,自己到那里真的非常受益,不仅仅是那里的自然环境,而是那个农场主的生活态度,非常精心地经营着属于他自己的农场,养着牛马羊,过着自己的向往的田园生活。

 

现在在想假如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农场里工作的话估计也会呆下去,到现在依然在想着那里的两天体验生活,看到已经认识自己的那几匹马,你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你出现在那里,那几匹马见到熟悉的身影飞奔而来,站在你面前知道你一定会给他带来美味的食物,它的眼神也觉得那么的友善,吃完带给他的美食,欢快地离开。

 

这位牧场的主人就是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选择在这里躲清静,更让我惊奇的是,假若他是一个中年人也可以理解,他竟然是一个年轻人,他的这种选择让我很费解,但是看到他安然自得样子,知道这种选择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处,谢绝了所谓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居然连网络都谢绝,白天忙于农场的各种工作,到了晚上阅读成为了他的消磨时光的方法,这不是我一度曾经想过的生活方式。

 

现在知道自己年轻时的一些想法都属于矫情,到了当下家里面二人世界,更多时候属于一个人,根据“关门即深山”的说法,静下心来到处都是田园美景,包括呆在自己斗方大的家中,静下心来你会感受到居住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无限大,真的有那没一点“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感觉,一旦你心烦气躁,再大的空间也容不下一个人,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是一念之差。

 

在去澳大利亚的飞机上在想,自己在追寻一个理想的大环境,结果到那里与自己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区别,知道那里再好也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让你主动去适应大环境,还真的有点不好接受,到那时才觉得故土是什么样的含义,即使那里有那么多之前没有的自由,但是你发现你需要的自由,已经被异化,已经变得很自我,那种自由在哪里都非常易于满足,所以想家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强烈。

 

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跟自己熟悉的人谈及这些问题,只要跟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大多都会有相同的看法,有一次与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谈及这样的问题,他跟我的想法高度一致,人在那里无论你的生活待遇有多好,你的自由度有多大,到时候你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独感,到最后发现一直呆在那里你简直就成为了行尸走肉,居然一个字也不想写了。

 

后来从那里回来,你突然发现曾经不习惯的那些声响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你在那种嘈杂中感受与你最近的人气感受,你在这些嘈杂中找到很多新的灵感,你会发现这才是你本应该生活的地方,突然发现你又可以无拘无束的写作,才思泉涌。

 

当然过上几年你可能有想到外面住上一阶段的那种感觉,然我想起来迁徙鸟,可能人的很多想法跟迁徙鸟一样,迁徙到生活需要的地方,在那里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每一次迁徙转场都是为了生存,至于最后的落脚点,我猜想一定是属于你最熟悉的地方。

 

我到现在知道外国的月亮跟中国的一样,在那里都有你看不惯的地方,我们经常找到一些自己感觉不适应的地方,这种不适应也成为影响你快乐的阻力,很有可能你的这种困惑在异乡他国就不存在,所以成为了我们说是的一个理由,觉得哪里是天堂,自己很不幸落在了这里。

 

其实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为自己想得太多了,其实就每一个人本能的想法而言,在那里都会找到你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造成这种感受的根源就在于利己,完全从自身的喜好去感受,违背自己感受的东西认为就是违背自身的价值判断后的感受。

 

在澳洲女儿带着我们看了很多让我羡慕不已的东西,说不上是洗脑,就是觉得在国内的物价有点接受不了,确实根据他们的工资待遇,再看一下他们的物资价格确实觉得非常的便宜,以至于便宜到我们这些工薪层也消费得起,也正是因为这样女儿让我们到那里居住,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可以支持我们正常的消费,所以长期居住在那里也没有什么难事情。

 

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在国内看不到的事情,例如出版物的自由选择,例如话语权的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最忌讳的一些事情,在他们那里并不觉得怎样,只要不出他们的法律范围的格,你有充分的自由。印象特别深的是在闹市区的某些地方,也有乞讨者安营扎寨的地方,那些同情者送去的事物都是从商场里卖的新鲜的物品,包括水果,放在他居住的地方。

 

当然更看到了在中央公园地带每年冬季设立的篝火,那是在冬季二十四小时点燃的,专门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做的一点事情,这些资金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把人文关怀考虑得非常细致,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看一个城市文明程度不需要去看市政建设,高楼大厦不代表着文明程度,你会在很多方面去感受到文明的无所不在。

 

在女儿所在的城市到了秋天同样也是梧桐树叶子纷纷掉落的季节,在城市广场边上专门砌了一堵水墙,让所有愿意表现自己艺术才华或心情的市民,用这些坠落的树叶在墙上表现自己的心情和艺术才华,但这一点点就可以间的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理念。

 

当然,那里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绝非就是一点问题没有,也正像我说的那样,假如你习惯了国内医疗便利的时候,你对国外的预诊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除非你是特别的急症直接来到医院救治,只要不是这样你一定要预约,这是自己很难接受的一个事情,无论你难受到什么程度,对不起,你要等你的医生告诉你的时间,不仅如此,挂号费,看病等费用让人咂舌,在这一点上与掌柜的保持高度的一致,真的感觉在那里看不起病的感觉,急忙回国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碎片77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