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八百五十三)

(2021-04-13 06:33: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不定时到文物市场转转,让眼过瘾,当然这也是内心里的一种满足。亦真亦假的那些文物,有的让自己羡慕不已,有的确不太感兴趣,不过自己不感兴趣的那些东西一定会有其他人感兴趣,不然的话那些商贩就不会过来了,真正意义上各有所需,所以近上万种商品,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去挑选,估计这也是文化市场经久不衰的必然。

 

不难发现文化市场的兴衰与大环境的经济形势有必然的关联,文化市场人多一定程度上说明老百姓兜里有闲钱,即使现在经济形式大环境并不乐观,但是不影响更多人想在这里捡便宜的心理,这也是一夜暴富的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到底谁捡便宜还真的很难说,更多人是为了商贩做贡献,不是有那句话吗“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文物真假不说,那些贩子却能给你讲一大堆典故出来,被忽悠的五迷三道的顾客,只有乖乖掏钱的份了。

 

你要说我去干什么,更多的时间就是去过眼瘾,兜里装的那点小钱,自己心里明白三位数里面的物件真的喜欢还可以出手,那些价格在成千上万的物件,自己只能望洋兴叹,并不是不喜欢而是没有这样购买的经济能力,现在想想儿时家里面越是没有孩子玩的物品,到了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种补偿,东看看,西摸摸,满足自己好奇。

 

写过多少自己儿时的事情,那时候多么希望家里面有一个供孩子玩的物品,那个平凡的年代,根本不可能满足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所有玩的东西都是因地制宜,树棍、砖瓦、土喀拉,这些不花钱的物品也并不是轻而易举得到,还要躲过家长的审查,家长基本上是不允许带这些物件回家的,就像我写的那样玩完之后,小伙伴们一起商量存放在哪里,有时候放在居住门洞的一楼楼梯下面,但是那里很不保险,哪一个大人看到会毫不客气地给扔掉,放在其他的地方,我们更不放心,害怕其他的小伙伴发现成为了他们的战略物资。

 

那时候周围居住的小伙伴就没想到有哪一个家里面有一个像样的玩具,别说是电动玩具,就是一个布娃娃都没有见到过,到好都没有也都不觉得有什么难过,拿着棍玩起来也不亦乐乎,到了夏天下雨以后玩泥巴就成为了我们更希望的游戏,我曾经写过放在家里面的唯一一个玩具,就是早前家里面大人给我和哥哥买的一个鸡啄米的玩具,两头往里按,树棍上的小鸡就低头啄米,让我兴奋了一阵子,但是,架不住使劲玩,那个玩具实在经不起我们这种疯玩,很快就坏了。

 

喜欢彻底破坏的自己,找来了螺丝刀子,彻底把玩具给拆卸了,挨了一顿揍,到好那个站在树棍上的小鸡被拆下来,成为了我唯一的玩具,记不起来是不是让我哥哥拿走了,总之那只铁皮做的小鸡,成为了那几年自己晚上或白天百无聊赖时的玩具,会跟那只铁皮的小鸡说话,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

 

从小自己就具备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强大能力,就像我写的那样哥哥上幼儿园去了,家里面阿姨看着我一个人,阿姨对我这个“难民”也没什么好印象,所以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吃完饭就不再管我的行踪,只是要求我玩的半径不能离开她嗓音抵达的距离,也就是她一声吼,我就能够听见,并及时地出现在她的眼前。

 

大院白天非常的寂静,加上当初居住的那个地方空旷的地方太多了,自己可以蹲在那里,自己跟自己玩的昏天黑地,一块瓦砾,一根树棍,就可以让自己想象出很多可以玩的事情,自言自语不说,有时候还会动情地唱起来,家里面看护我的阿姨经常说我跟神经病一样,建议我们家大人有时间带着去看一下医生,她不知道那就是一种自己哄着自己玩得能力。

 

我也写过,在我们居住地边上,有一个领导的宝贝儿子,跟我年龄差不多,身体不好经常在家里面休息,后来知道他的肝不好,幼儿园不让他去上,只好家里面的阿姨代为看管,后来他成为了我的好朋友,这一段我写过多次,在他的家里面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玩具,让我大开眼界,在那里跟他玩得同样昏天黑地,在后来估计是他们家大人发现孩子如此的疯玩对身体恢复没有好处,所以把我拒之门外,无论自己怎样地敲门,大人总会敞开门缝隙告诉我孩子出去了不在家,其实自己心里明白小伙伴就在屋里面,不敢多说话,就这样玩玩具的好事告吹。

 

也许正是小时候缺乏这种玩的东西,到了成人以后,用让眼过年的方式来满足儿时的缺乏,整个文化市场慢慢逛下来一天就过去了,像我这样的穷人专拣那些小物件的摊铺转悠,看好的物品询价,感觉还可以接受便拿下,放在口袋里有说不出的欢喜,知道等回家以后可以坐在那里仔细欣赏这些“老物件”,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去编织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故事,算作精神意淫。

 

那天看到了一个摊主在卖法器,自己看到一个自己一直想买却买卖的物件,过去寻了一下价格,一千四百元钱,心里面一下子就凉了大半截,知道在我消费能力之外,那个人让我开价,我张不开口,害怕说出的价格把人家得罪了,便离开那里去别的摊位转悠,但心里面依然但记者那个物件。

 

要知道十多年前去那里开会时候,在八廓街的商店里面,自己看好了这样一个法器,打听价格告诉我四百元钱,那时候自己消费能力更低,不能超过一百元,但是听一下声音清脆,非常想买,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出手,买了一个转经筒,算作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那个转经筒自己放在书房里面,时不时站在那里拿着转经筒摇晃几下,感受那种精神追求的感觉。

 

在后来又买了几件所谓的教法器,但内心里面还是觉得自己想要的那个物件应该拥有,可是价位确实不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自己在那里转着,心里面还是想着那个物件,转了半天又去了那个摊位,摊主是一个年轻人,看到我又站在他面前就笑了,问我是不是教徒,跟他说不是,就是喜欢这个物件,至于为什么喜欢,估计是觉得它的声音有一种磁力,让你想得很多,感觉那种声音也会传得很远。

 

那个小伙子为我的执着感动,让我说一下心里面的价位,我告诉他最多出五百元钱,他没犹豫地说,你也别再讨价还价,六百元钱,我在加一个法器,说着拿起了一个法器给我看,说到这份上就不好再讲价了,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把里面仅有的六百元掏了出来,那个年轻人将这两件法器装到一个黄色缎子的布包里面,你立马有了一种很神圣的感觉。

 

把物品交给我的同时,那个小伙子跟我说,大叔,我并不是以卖这些小物件为主,我在边上的一个商店里面好东西很多,希望你有时间到我的店里面看一下,卖给你这些物件算我们有缘,估计你能喜欢我店里的那些物品,希望你去哪里看一下。我低头表示认同,告诉他,等有时间去你那里参观,没有说购买,心里面知道自己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去买唐卡或佛像之类的物品。

 

从哪里直接乘公交车回家,回到家里面第一时间打开已经属于自己的那两个物件,晃动着那个物件,听到清澈的声音,心里面有些激动,把我带回了十多年前的很多回忆,假如那时候就买了这个物件,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机缘,所以说很多事情真的不好说它的来世今生,说是缘,应该这也算作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