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窥一见
管窥一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472
  • 关注人气:6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八百二十七)

(2021-03-10 07:44: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家里面有几件朋友送的明清时期的瓷器,大概记得是自己到第二个单位工作以后,那个朋友觉得我经常请客,有点不好意思,用他的话说,无功不受禄,便从家里面挑了几件明清时期瓷器,在不同时期送到我办公室,说让我赏玩。最初感觉太珍贵不敢收留,朋友说,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值钱,就是玩个景,就这样收下了。

 

一度这些物件就摆放在我的办公室文件橱里,自己觉得挺有颜面,有时候外地客人到办公室里面,看到锁在橱子的几件物品,问是哪个年代的,告诉他这是朋友送的,听说是明清时期的。自己也不懂,说那个时期就算做那个时期,客人笑了笑就不在说什么了,包括自己的熟人也是如此,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微笑并不是羡慕和赞许,而是不相信这些物件是真的,用他们的话说,如此贵重的物件居然放在办公室的文件橱里面,绝对是赝品,放在那里不怕偷。

 

送给我这几件物品的朋友到现在我们还有往来,关系一直保持不错,他是我大哥,我相信这些物品绝不会有假,因为他在文物考古方面有一套,也从师于中国著名的考古专家手下,认真学习过有关考古方面的知识,那些年他在西安一边在攻读文学硕士,一边跟着其他老师学习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他家里很多物件就是那个时候从陕西各地收购的。

 

当然这个朋友在小城并不是收藏大家,我见过那些有钱的收藏家,那才是一掷千金,整个家里面全都堆满了历史各个时期的文物,有些文物还有皇家收藏的专款漆印,听说价值连城,不过我始终认为是有价无市,特别是到了现在就更大打折扣,到古玩城去看一下就知道惨淡到什么程度。

 

到现在还记得那年跟一个业务关系到省内某一个地方见到了一个收藏大户,那次酒后这位大款心情高兴,带着我们去了他的收藏物品的一个地方,据说这样的地方有好几个,我们看的是明清时期的瓷器展馆,他自己也许是吹牛,跟我们说,他自己拥有近万件明清时期的瓷器,问我的那个业务关系,说你想要一个随便挑,大家知道那不过是戏言,或者是酒话。

 

当然我认识的这个大哥朋友我也去过他家,看了一些他自己的藏品,跟那些真正收藏的大家还有相当的距离,用我的话说,他脑子比那些收藏大家更理智,那些收藏大家绝对是脑子有病,误以为这些珍贵的文物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就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文物都属于国家,不过是你现在代为管理而已,花自己的钱为国家保存文物,那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自己一直这样去想。

 

听说小城还有一个收藏家更厉害,自己建了一个收藏馆,里面摆放着秦汉时期的青铜马车和其他珍贵的文物,别人怎样去说我不管,自己听到这些就知道那些所谓的文物毫无疑问都是假的,真的一组青铜马战车那可是无价之宝,他怎么有那样的实力去收购,谁还敢拿真的国宝级的文物卖给个人,感觉那个人脑子病的更不轻。

 

朋友大哥送的那几个物件一直在办公室摆放着,后来感觉更多的人都以为那是复制品,无论自己怎样说,这可是绝对的真品,他们都笑着跟我说,要是真的物品你放在这里不是疯了就是脑子有病,有心人早就盯上这些价值连城的物件,别拿假东西来骗我们。

 

后来自己明白,自己的经济实力就根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物件,再加上就那样随意摆放在办公室里面,那种随意证明那个东西不值钱,所以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这也好大家都不相信是真的,在一定意义上救了我,一旦他们认为这是真的物品,搞不好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会写检举信告我受贿。

 

有一次办公室迎来了小城的几个书法界的大腕级人物到访,其中有一个对瓷器有点研究,看到了我摆放在橱子里的物件,想让我打开橱子看一下,自己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证明这物件真假最好的时机,就让那个懂行的人给看一下,结果那个人看了以后一句话没说,估计是鉴定假的。

 

唯独我认识的另一个大哥,对石头和瓷器稍微有点研究,有一次因为找我有事在办公室里面见到了橱子里面的那些物件,他看了一下说,这些物件摆在这里有点不太合适,问他这话怎么说,他告诉我,很容易给你找麻烦,一个是容易招小偷,虽然这些东西虽然并不是很值钱,但也有历史年头,应该放在家里去欣赏。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肯定的意见,可是自己也没有当回事情,继续放在办公室的橱子里,知道大家都把这些摆的物件当成假冒产品,包括几个搞收藏的人到这里看到的时候都没有任何表情,认为这一定是“高仿”物品,是摆在这里装高雅情调。

 

接到了上级机关领导的命令,让我们离开那里搬回机关,自己才把那几件物品拿回了家,放在自己的书架上面,跟家里面掌柜的说,这些物件不允许随便的拿动,这是比较珍贵的文物,掌柜的问我,这是谁给的物品,告诉他是那个大哥给的,她的意见是赶紧送回去,放在咱们家里面可惜了。

 

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狭小的空间,除去书架就没有摆放博古架的地方,那些文件摆在三角铁制作的书架上感觉不伦不类,更不像一个有历史的文物了,一句话,那几件物品与整个屋子里的格局不相匹配,有点像穿西服带西瓜帽一样。

 

到了退下来的时候,看到这些物件感觉它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在一段时间里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这是自己内心里的感觉,即便在外人那里认为这是假冒伪劣产品,不相信自己会拥有这样的物件,但那是他们的看法,自己知道这些物件曾经给我带来怎样的感受,一直自己在想一定把自己的这项事业干成像这些物件一样,有长久的发展,而且让人感觉到越来越值钱。

 

自己突然感觉到这些一段时间里满足虚荣心的物品可以完璧归赵了,从归属上这就不是属于自己的物品,是朋友送给我让我高兴的和有颜面的一种友情赞助,现在这些虚荣已经不再需要了,把这几件物品送还给收购他的主人,才是一个最圆满的结局,放在家里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感觉对这些物件还真的失去了曾有的那种渴望的感觉。

 

我曾经跟这位朋友说过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我一定是想事情想多了,他就不知道这些本就不应该属于我的物件,放在我这里等于对不起买它的主人,到现在你可以想象到买主买到这些物件时候的那种兴奋,与我最初摆放在办公室里的那种满足虚荣的感觉是一样的,但是自己没有权利夺人之爱。

 

自己一直在想,这些物件就像我借过来巡展一样,或者说是分析研究一样,自己已经完成了这些使命,也应该把这些物件完璧归赵,这是对朋友最好的交代,不能夺人所爱,即便是送给你了,你知道你并没有什么理由占有这些别人的所爱。

 

到现在逐渐的明白了所有的物质都是身外之物,一旦自己不在了,这些物件就变得毫无意义,家属估计也不会把这些物品当回事情,但是把这些物件送还给主人,让懂它的人,爱它的人保存是对朋友和物件两全其美的一件事情。

 

  看看手头上有那么多的物品,有花钱买回来的,例如那成千上万册的书籍,有朋有赠与的物品,例如艺术作品,这些无论你有多么的喜爱,最终还是面对着如何处理的现实问题,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成为了后人的累赘,这样想去该送还的送还,该捐赠的捐赠,别留下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