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八十三)

(2020-11-10 06:06: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跟着作家去了周边一个县级市的小学搞活动,可以感受到那个小学的规模,那个校长很自豪地说,你们城市的教育局领导曾题词:山东乡镇小学第一校,去看一下确实名不虚传,院子里的那个操场足以证明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开运动会根本不用到外面租借运动场,孩子们活动的场所就是一个很正规的运动场,听说学校里面有学生将近四千人。

 

站在院子里的运动场边上,心想这跟小城的大学的占地面积差不多,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学校开运动会,由于遇到下雨天没开成,再补开就租不到场地了,最后在学校边上的海洋学院(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老校区)借了他们的场地补开了运动会,那里的场地跟这个小学里面的情况差不多,感觉现在的乡村小学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自己的记忆中,自己一共去过三个小学就读,第一个小学就是在京城大院里面的七一小学,那时候觉得这个小学非常之大,到现在还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的教室排列是一个东西两边的三层大楼,从学校大门进去,分左右手两个教学楼,一年级时靠东边的那个教学楼,后来上三级年的时候就搬到了靠西边的教室里面。

 

不要以为就那么一座楼,学校的院子里面还有两座红色的教学楼,一个是教学楼,一个是学校老师的办公楼,再往后面就是一个广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大一点的同学上体育课就在上面的那个操场,我们上体育课就在下面的场地上上体育课,在我们活动的场所最南边还有一排平房,记得很清楚医务室就在那里。

 

我曾经写过,校园里面第二排教学楼后面,曾经盖过一排用水泥做的乒乓球台子,那是我们一度最喜欢玩的地方之一,虽然没有正规的乒乓球,也不影响我们玩的兴致,捡到其他小朋友丢弃的破乒乓球也可以玩上一阵子,直到打到碎成八瓣。

 

在乒乓球台子的边上,是一条感觉很宽的马路,很多同学在那里用拍子打毽球,跟羽毛球很相似,底下有一个橡胶底座,弹性特大,木拍子也比乒乓球拍子大,类似羽毛球的样子,只要能来回打上几个估计就上瘾了,很可惜自己那时候没有这方面的条件,所以那样的活动几乎没有参加,现在想想羽毛球没有打好的原因,就是儿时没有那样的条件,家里面别说买体育设施,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在学校后面的广场的东面,有秋千,那是女同学最喜欢的器材,不过一度也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我曾经写过那时候自己就像一只流浪的野猫,不去上幼儿园每天晃荡在大院里面的各个角落,趁着同学上学的空挡,悄悄跑到学校里面的操场去打秋千,而且玩的越来越野,也就是秋千荡得越来越高,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刺激,后来终于付出了代价,一失手从秋千上坠落,后脑勺摔了一个大包,也不敢跟大人说,自己在那里哭了一阵子,知道没有人来同情,只好擦干眼泪离开那里,很长时间没有去玩那个项目。

 

儿时的男同学喜欢的是后来安置在靠西边的单杠,现在知道跟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但是大家同样没有考虑到这项活动的危险,我亲眼看到过同学失手摔下来,被大一点的同学抬到医务室,之后又被老师抬去大院的门诊部,感觉发生事情的那一小会大家都小心翼翼,到了第二天又恢复了野性。

 

到现在还记得同学们比一个类似跳远的项目,用腿构住单杠,感觉像倒挂的猴子,之后前后晃动,晃到一定的幅度把勾着单杠的腿松开,借着惯性看谁跳的远,后来知道这种游戏非常的危险,勾不好滑落脑袋着地就麻烦了,但是争强好胜的同学那还想到这些,自己那时候是不敢玩这个项目,经常想起从秋千上坠落的事情,那就是经验教训,到现在后脑勺上还有疤痕。

 

在京城大院小学上了四年,总觉得学校里的后操场对同学们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不过遗憾的是到了傍晚的时候必须离开,学校关上大门就进不去了,所以经常被老师和看门的大也去赶出学校,意犹未尽的同学们不得不选择学校外面的地方继续疯玩。

 

现在记忆中经常玩的地方,有曾经靠第一招待所边上的那个大领导家的侧门外面的山坡上,上下和几个阶梯,形成了一个护坡,其中还有走道,也是我们蹦来蹦去的乐趣之地,比谁蹦的远,那时候不知道风险,楼梯走道非常之深,万一蹦不过去掉下去那可不是小事情,摔不死也可能被摔残了。

 

在一个玩的地方就是后来在大院操场上盖的舞台,无论曾经在那里开过批斗大会,还是开过表彰大会,还有实施动员大会,再就是文艺演出大会,这些大会的目的不得而知,作为孩子觉得人多就是热闹,那个舞台不用的时候就成为了我们玩的地方,经常跑到舞台上开始我们的表演,感觉跟演员表演的一样,再就是那里有很多房间,加上大幕布,是藏猫猫的好地方。

 

第二个小学的印象就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我跟哥哥被送回老家,躲避一触即发的中俄边境战争,被誉为“疏散”,在那里上了三个多月的小学,虽然是坐在那里混事,根本就听不懂老师说的话,但那也是亲自坐在教室里,这一段我写的不少,自己成为了来自京城的孩子,那么多的同学打听北京的事情,自己发挥胡咧咧的特点,有没有都胡编乱造,反正看到同学们那好奇的目光就有一种自豪感。

 

那个学校规模非常之小,就是四排平房,一到课间休息,感觉校园里堆满了人,到现在还记得是春节过后,虽然到了春天但还是感觉寒冷,奶奶给我们买的草棉鞋,新的时候觉得很暖和,一旦踩了水,或者穿长了,就出现了不保温的实际情况,坐在教室里感觉脚冰凉,课间操期间也不敢活动大了,脚上的鞋子感觉随时会跟不上脚而脱落。

 

更要命的是小学离老家的村子里有一段距离,而且从学校往家里走,必须经过一个坟地,那时候自己从心里面害怕坟地,觉得随时都会有鬼从墓里面跑出来抓我们,所以每次从哪里经过都会加快步伐,一起的小伙伴看出自己的这个短板,经常拿我开玩笑,说你敢到坟堆后面呆五分钟,你让我干什么都行。

 

别看心里面害怕,但是争强好胜的性格还有,跟同学说,你讲的话算不算数,同学们一起说绝对算数,自己便直径走向坟堆,心里面即便害怕但也能坚持住,到了坟堆后面自己蹲了下来,看到坟堆上长出来的新鲜的小草,我大声的问到时间了没有,不过一会听到声音,自己站起来,看到小伙们都跑远了,自己也飞一般的跑起来。

 

追上他们那个打赌输了的同学被我抓住,说你答应的事情,你必须兑现诺言,那个人其实是我的一个亲戚,应该喊他表哥,跟他说,你要背我一段路,就这样我趴在他的后背,他背着我走了一段路,听到他呼哧呼哧传的声音,不好意思自己主动下来了,即便这样第二天这位小伙伴没上学,听说累着了,哮喘病犯了,自己心里面非常地觉得对不住他。

 

第三个小学的体验,就是到了小城以后临毕业的那个小学,离我们家直线距离不到一百米,而且连马路都不用过,这小学就一个教学楼,一共三层,我去上学的时候已经是上五年纪了,我从京城转过来的时候跳了一级,所以进了毕业班。

 

那个学校规模更小,就一座教学楼,而且靠西边一楼的西北角还居住着员工,到现在记得学校的正门外面的场地不大,后院场地相对的大一点,但是一到课间休息前后院感觉人满为患,学校只好安排大同学在后院活动,低年级的同学在前院玩耍,还好在那里我呆了不到一年就毕业了。

 

有人会问来小城的这座小学那么小,上体育课怎么办,在离学校不远处有一个操场,最初是公共活动用的操场,到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成为了小学的专用场所,那个操场就在我们家居住的房子的后面,上体育课的时候,经常把球扔到自己居住的院子里面,自己借着捡球的机会跑回家看一下,想找点好吃的物品,但是这种可能性就没有,因为厨房的门被上了锁。

 

后面的这个体育场,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到了夏天遇到下大雨那里就成为了泽国,也成为了我们戏水的好去处,可以玩好几天,无论是折的纸船,还是相互间的泼水,都成为了玩的项目之一,因为只有我们离家近的这些小伙伴在那里玩,好像是我们的专用场所,等水干了以后,又开始有踢球和活动的人,就没有我们玩的地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