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三十二)

(2020-07-30 07:13: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年轻人跟老人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兴趣点的高低,在年轻人的感觉里很多事情都充满的兴趣,想尽办法去凑热闹,也不管有没有风险,在年轻人那里没有这样的自我保护机制。而上了一定年龄这样的热闹对老年人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去或不去的事情,不会像年轻时候撒腿就跑,去看热闹,知道八九不离十就是那么一回事情。

 

年轻人觉得上年纪人这种态度是长毛病,他们不知道经历多了,兴趣点自然就低了,无论社会怎样的变化,人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大同小异,从本质上看没有什么不同,而且上了年纪的人能感觉到这件事的风险在那,根据自己想法取舍,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学会权衡利弊关系就是学会了自我保护的方法,这并不是生来具有的能力,是从一次次教训中感悟到的事情,年轻人不理解应为他还没有遇到事情,还没有切肤之感。

 

到了当下对那些邀请自己学会了挑三捡四,也就是学会了权衡利弊关系的自我保护方法,现在很多事情看不太懂,在越混乱的当口,知道风险无处不在,加上有些人不怀好意,也学着欲擒故纵,不知不觉在参与中就被拽了进去,随后就等着那些烦人的事情落到你头上,真验证了那句话,什么没捞着沾了一身骚,到这年纪就不想去干这些事情。

 

不要以为现在这样谨小慎微是一贯的做法,从儿时到年轻时候一直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听到哪里有事情发生不问青红皂白就往哪里跑,觉得对所有未知的事情有无限的吸引力,就像我曾经写的那样,在京城大院听小伙伴说,公主坟总站那里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没去看到的小伙伴按耐不住好奇的心情撒腿就往哪里跑,这人群中绝对少不了我,一阵狂跑抵达事发地点,看到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为挤不进去着急。

 

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空间,自己个头小挤进去了,看到一辆公交车停在那里,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问身边的人哪有事故发生,公交车有什么看的,后面的人说,爬到地上往公交车底下看你就知道了,自己蹲下身子往车底下一看吓了一跳,一条白色的床单盖着一个人,脚露在外面,床单上还有血迹。

 

要知道那时候自己最害怕听到死人的事情,这蹲下去看看到了白布盖的死人把自己吓得不轻,赶紧从人群里退出来,想喊小伙伴回去,可是他们的胆子比我大,说还没看够,想再看一下,就这样我一个人往回走,走在路上越想越害怕,小伙伴说的人一死就变成鬼了,鬼一定要拽垫背的跟他一起,可千万别看上自己,越想越害怕,到最后跑了起来,进了大院才感觉有点宽慰。

 

第二天小伙伴跟我说,那个死人是被公交车轧死的,半个头都没了,非常吓人,自己赶紧让他们别再讲了,他们看出自己还怕死人,而且添油加醋在那里讲一些更恶心的情节,这件事情自己过了很差时间才忘记,到了晚上一想起这件事情就钻到被窝里,觉得那样鬼就看不到了。

 

类似看热闹的事情从小经历太多了,例如大院经常开大会,有批斗大会,也有文艺演出大会,那都是我们最积极参加的事情,批斗大会要求比较严,孩子不让靠近,我们便在周边的树上观看,之后那些被批斗的人在大院游行,我们跟着游行队伍走,到底看什么不知道,觉得一个人戴着用纸做的高帽,那种效果说不出来的滑稽。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在楼下跟小伙伴玩,从远处跑来一个同学边跑边喊,大院西门咱们的人跟对面大院开战了,那个人气喘吁吁跑过来,大家听他说完以后,领头的说,咱们一定要去助威,说着大家一起往西门跑,自己自然在队伍中,很快到了西门,并没有看到有战斗的景象。

 

自己害怕看不清楚,跑到队伍最前面站着,从铁丝网往对面看,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人,感觉有受骗的感觉,正准备往回走,听到边上有人说,快往回跑,对面开始“轰炸”了,还没等到我反应过来,觉得脑袋上被什么东西击中,也不敢停下来,撒腿往回跑,到了安全地点,小伙伴过来看我的脑袋,发现有土喀拉的印记,脑袋上鼓了一个包,但没有破。

 

为了看热闹,结果热闹没看上,自己不幸中弹,而且我们这边的那些人都临阵而逃,估计是打不过对方的密集火力,各自都跑回家,我们这些声援队伍遭到伏击。通过那件事情自己总结了一个经验,再有这样的事情绝不能站在最前面,而要站在后面,前面就是你最好的挡箭牌。

 

到了小城,院子里的小伙伴加起来也就五六个,形不成大队伍,而且与院子外面也不太往来,所以类似集体活动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有一起外出的可能性,记得很清楚那年有一个临边的小国首脑到小城参观,在小城成为了大事情,都想看一下这个首脑长什么样,听院子里的小朋友说,下午可能这个首脑参观鲁迅公园,商量好一定提前到哪里占领有利位置。

 

中午吃完饭,小伙伴就一起去站有利地形,记得很清楚就呆在海产博物馆与海豹池子下楼梯的那个山坡上,认为那是必由之路可以看得清楚,就坐在那里等待着,像平时看露天电影一样,提前占一个好位置,很可能晚上七点放映,五点多一点就去了,在那里跟小伙伴做游戏胡说八道,不觉得时间过得慢。

 

那次让那个小国的首脑非常的脑火,整个沿路上数万人在路边围观,像看稀有动物一样,虽然有掌声和欢呼声,但是那个首脑走了不到一半的路就要求回去,实在受不了那么多人的围观,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是在观景,我就成为了他们观景的对象。

 

就我们而言心里面也窝了一肚子火,呆在那里等着从这里走过,没想到快到的时候,来了一大帮子警察,让我们往后退,他们站在最前面,还怕群众往前冲造成人员伤害事件,他们站在前面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只能从他们的腿缝隙里观看,那个首脑从这里经过的时候一脸严肃,无视周围的人掌声,感觉他非常脑火的样子。

 

等了将近四个小时,从眼前走过的时间不到半分钟,而且,还要等到他离开非常遥远才让我们起身离开,回家的路上大家都非常的扫兴,早知道大家在院子里玩游戏多好,何苦为了看一个外国动物花那么大的气力,从那以后再听到有外国人的事情也不敢兴趣了,后来知道那才是得不偿失。

 

等到了工作以后,这种喜欢热闹的习性还是没有什么克制,虽然工作时候没时间离开,但是五一节,国庆节自己还是喜欢赵同学一起去人多地方凑热,每次都是乘兴而去,也都会疲惫的往回走,晚上回到单身宿舍室友问你有什么热闹事情说一下,告诉他除去人就是人,除去累就是累,看也没看到什么,吃也没吃什么,活遭罪。

 

那上世纪末,有一个事件很有名,自己听说了以后很兴奋,就像我写的那样假公济私,说是去买物品,实际上去大街上看热闹,那些激情洋溢的宣讲者站在高处,讲到激动的地方底下都会有热烈的掌声,掌声响起更激发了演讲人的情绪,也不顾交通的拥堵情况,自己站在那里不管听得懂听不懂觉得就是一个热闹。

 

回到单位里面跟他们讲述有一些人的演讲的事情,说他们从哪里知道那么多的事情,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可是没想到那次有影响的活动很快就收场了,结果根本不用去说,到后来自己才知道自己喜欢热闹的性格,也跟着沾了光,被誉为“热心人”,理由很简单看的太多了,讲得太多了,成为了传播者。

 

所以现在有人喊我参加某一个活动,自己都要仔细问一下内容和参加的人,发现有一些不靠谱的人也介入其中,自己一定不会参与进去,知道有些人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到这把年纪就不想再给自己添乱了,经验告诉我们事总有因,是不是你可去解决的,你解决不了就让给那些有能力的人,你就老老实实干点家里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全家人皆大欢喜,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