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一十九)
(2020-07-14 06:26: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有几个人是虔诚的教徒,自然席间不忘传播教义,谈信教以后带给他们的很多积极的东西,自己在一旁认真倾听不言声,知道没有自己发言的权利,更何况作为无神论者自居的自己自然也成为了他们鄙视的人,听他们的谈话的同时也在想信仰问题,在座的绝大多数是教徒,唯有我跟他们不同,成为了极少数,其实他们也不了解我内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虽然用通常的形容词说,我是体制内的人,这些年更多的人对体制有了不一样的看法,知道是对那些官老爷说的,但是你由于是体制内,所以感觉中你也是一伙的,不想去辨别什么,反正别人怎么想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就我个人而言凭着良心做事,或者说,尽量在做事的时候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会是什么,别去干那些自己高兴带给别人痛苦的事情。
关于信仰的问题,我写过很多文字,虽然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但是我并不反对每一个人选择的信仰,无论是什么教,只要你在信教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提升自己的境界,我认为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至于说我加入在组织里,我自己认为提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实也算作是宗教的一种形式,用我通俗的理解就是与人为善,乐于奉献,这与其他的宗教并不冲突,只是没有人像我这样去理解而已。
这些年自己也经常反思自己加入组织的动机,这些事情可以说很难讲清楚,不想给自己戴高帽,毕竟做的差强任意,当然还有的说根本背离了组织对你的要求,所以自己一直在反思自己,力求让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得到落实,可是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很多教徒一样,嘴里面说的和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大相径庭,你就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他内心里的真实,他讲的是那么的言辞凿凿,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并非如此。
认识一个人,据他自己说是虔诚的教徒,严守慈悲为怀的准则,力图用她有限的能力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一上来给人的感觉也挺真诚和实在,可是当你近距离观察她的那种乐施助人的做法有点看不懂,后来才明白这些她愿意帮助的人并非是没有条件的去帮助,而是要不折不扣地听她的指挥,要跟着她的想法去做,我觉得这就偏离了善良的本意。
受他恩惠的一个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跟我说,他给你的帮助并不是不需要回报,你要不定时地按他所说的事情去工作,而且还必须达到他所要求的程度,有些事情是可以按他的要求去完成的,有些事情由于能力所限就完成不了,对于完成不了的那些事情,这位施舍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坏情绪,让受施者不知所措,完全像一个蛮横的家长,没有孩子说话的权利,一切必须按照家长说的去做。
所以跟我说的这个人开始逐渐地疏远她,用他的话说,给予的那点施舍与之所享有的指挥带给他的快感而言真的有点得不偿失,都知道爱是无私的奉献,但是在这个人身上却总感觉不到这些,就觉得我们是他的仆人,就应该在他的施舍下感恩戴德,这是一个让我感觉非常不舒服的一件事情。
其实就我看这样的事并非真心地去想帮助弱势群体,她内心的本只是想有所回报,把她付出的那些通过别人的感恩戴德找到一种满足,当她发现这种想法达不到,需要去循循善诱的时候,她便不顾及任何别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不考虑别人内心的想法,就像主子对奴隶那样,认为我就是你们的主人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我着想,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背离宗教教义赋予我使命。
类似这样的事情看得太多了,就说那次聚会来说,作为教徒本应该表现出他们的无所不可以包容的大爱,却忘记了这些,他们以人数据多感觉比较强势,对像我这样的极个别另类接近嘲笑之能事,就害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信仰是多么风光的事情,忘记了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别人,让别人对你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敬畏心理。
那天他们讲了那么多的事例,似乎就在让其他人知道他们的信奉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其实,这正是歪曲了信仰的一种做法,无论信什么首先是完善自己,而后是帮助别人,至于结果和奇迹,那不是你假借的理由,神给予的不知道,只好用这样朴素的理解去认知,其实,我们看一下眼前的一切就明白了,没有起死回生的事情,只有延缓生命的可能性,无论你封信什么最终都是在天国相见。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是一件太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己也只能用微笑和理解面对,其实,这个时候有悟性的基督徒应该反思这样的做法对于否,乐善好施表现在这里应该是怎样,在那里大谈宗教带给他们的种种神奇,认为只有信仰了他们的教义才有无所不能的可能性,恰恰这样的想法偏离了教义。
坐在那里感觉这些教徒还只是形式上加入了组织,对宗教没有更深层面上的思考和理解所以难免有一些轻飘的表现,爱与奉献要想深入到灵魂之中没有对教义的最深刻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我想即便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最起码也要考虑到他们的言行在影响着周的人,让别人看到他们的境界,他们乐善好施的善良。可能是那个时候忘记了,他们把不信奉他们教义的人都当成了另类,暴露出心里面的那些阴暗的部分。
在我身边有一个虔诚的信教的人,痴迷到什么程度,有人说,半夜起来对诸神行大礼,念经拜佛效果最好,这位信徒深信不已,不过自己身体不好的现实,每天凌晨起来烧香拜佛,念经颂神,这样一直坚持了数年,感觉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所有孩子看她带去的好吃的东西,你放心第一个要跳出来放到佛龛前面,第一个供奉给他心中的神。
就是这样一个面善心慈的人,你永远也想象不到对本应是施善的人表现出来的苛刻,你就想象不到这是教徒能做出来的事情,用我这个凡夫俗子的眼光都觉得看不下眼,不知道把所有的善良都用在了烧香磕头的事情上,在现实面前对别人的那种态度完全就不像是一个教徒干出来的事情,幸亏其他人都不说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信徒的信仰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在现实面前完全是两码事情。
我写这些绝没有说自己好的意图,我曾经写过,面对诱惑,面对自己的未来,自己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心想加入到组织中来,一定按照自己从前的想法去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信仰者,践行自己许下的诺言,可是现实却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自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在自己给自己找出借口的那一个瞬间,就决定了自己一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想要奉献自己的人,同样也是一个投机者。
后来的事情证明了这些,在污泥浊水中那能独善其身,我也成为了帮凶,也让手下的人说三道四,因为自己做的不圆满,有很多事情别人看不下眼,就像我用文字表达对一些人的不认同一样,他们也不认同我,我也成为了混进去的大多数,忘记了宗旨,就跟教徒忘记了教义一样。
这些年自己也阅读了一些有关宗教的书籍,绝非是自己有了参加某一个教派的想法,只是作为一个比较,中国成语殊途同归可能是完美地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无论你是什么教派最终大家都会在爱和善的大前提下走到一起,上帝的爱、慈悲为怀的佛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最普通的爱,爱的本质是一致的,我坚信宗教始于信仰,只要人们在一起生活,他们就会持有一些共同的信念。
最近我在翻阅法国哲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撰写的《迪尔凯姆论宗教》有很多观点我比较认同,想在结束本篇文字的时候,摘引两段他的文字代表我的心境。
“神物是不能由信徒所看到的,而是由神秘的主体所控制,这样的客体作为整体而存在,对它的想象恰好是它在感知中的自我表呈,并且具有经验所揭示的善与恶的品质特征。”《迪尔凯姆论宗教》13页
“‘一个人想到他从神那儿得到了帮助,就会同时感到自己有义务给神以回报来作为交换。’一个人相信自己是有用的、能满足身的愿望,就会以这种方式实现对神的控制。随着个人将自己和更高的情感形式联系起来,外在的崇拜和仪式具有象征的特征,有助于神话、传奇故事的意义表达,最后就形成了内在的崇拜,即‘在上帝面前,灵魂是完全服从的’,因而仪式就成为内部崇敬的象征,这在对神的热爱中达到了最后形式。” 《迪尔凯姆论宗教》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