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十一二)
(2020-07-02 06:20: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日子》里面有这样的诗句“白天到晚上/只间隔午睡的时间”,寓意一天过得很快,其实想想也真的是这样,等到你半夜倒在床上回想这一天干了点什么,还真的觉得没做什么就过去了这一天,就拿上个周六来说吧。
周五的晚上,应掌柜的邀请晚饭以后推着老人去海边转转,晚上六点半出门,为海边绕了一大圈,不到晚上八点就回来了,之后我便一个人回家,到家看表八点一刻,按照自己的想法洗澡,之后力争看完前两天阅读的那本《重读八十年代》,这本书听说很热,看的人不少,跟时髦也买了回来。
已经看了一段时间,原本想跟着作家谈的作品对照的去看,后来发现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个作家介绍他的主要作品都好几部,特别是介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的长篇十几部一一看下来,找根作者的共同感受,估计一两年就这样过去了,而且在本书中介绍的作家大多都有很多叫响的中长篇作品。
不想做那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知道过几天还有朋友聚在一起,一定会提及这本书,为了迎合谈话特意抓紧时间阅读,虽然自己在场合不太喜欢言辞,但是听他们的谈论也是寻找是否有相同的观点,这一点对阅读者而言非常的重要,这是寻找共同的感受,也是你判断自己阅读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我绝对佩服这些人中的个别人,他们的阅读速度惊人,一个作家刚刚出名,谈论起来之后他们就对这位作家的作品谈的如数家珍,你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找来的,是怎样去看的,我要是关注一个作家想要去寻找他的代表作或可以找到的作品,阅读下来怎么也要有个一年半载,属于脑子不灵光的人。
在自己周围的这些读书人当中,有不少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作家特点的把握都是我望尘莫及的,自己之所以能够比较细致的去阅读与跟他们在一起不无关系,因为你没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你就没有权利去跟他们交流,你自己想到的那些就无法找到与之相接近的观点的人。
而且发现他们的脑子特别好使,一个作家的作品他们能够记住很多他们喜欢的细节,在谈论的时候经常把不同作家作品中的细节拿出来做对比,感觉这就是我最欠缺的地方,虽然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对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也坐下标记,也经常在书上写写画画,但是像他们记忆如此清晰的时候几乎是没有。
回到自己家中按自己设定先沐浴,净身以后坐在陋室开始自己阅读计划,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很早之前的那种状态,结婚以后侨居岳父家,但凡掌柜的上夜班,那一定是自己认真阅读的时间,没有了异性的诱惑,书变为首当其冲,整个夜晚自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经常利用这样的夜晚看的很晚,算作是自己的另一种放纵。
晚上看书时消磨时间最快的一种方式,九点多钟坐下来逐渐地进入阅读状态,到看完这本书看表也不到十二点钟,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再到电视机前寻找一点喜欢的节目,算作是休息前的放松,这些年发现一旦沉迷于一本书之中,对睡眠的影响很大,估计是大脑皮层兴奋造成的,所以逐渐地找到改善这种兴奋的方法,就是再去浏览一些轻松的电视节目。
午夜时分倒在床上,不再去想阅读的书籍,也不会再去想第二天自己的“分内工作”,知道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之后,在去面对新一天的重任,虽然你知道新一天很可能是过去一天的复制,可是你不能这样去想,你不知道第二天会是怎样,假如你睁不开眼,所有的事情就归于清零,所以想多了没用就是表述这些不测定的事情。
不要以为你会睡多长时间,睡觉的质量要根据你这一阶段的身体情况而定,这一天身体情况跟自己付出的体力相适应,或许就会感觉好一点,睡得沉一点,假如不是这样你的心情影响了你的身体,或许在不停地做梦中,早早醒来,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不管怎样你也要起来。
前些年,自己笑话熟悉的人起夜,自誉为肾功能好,晚上喝再多水和酒,睡前方便一下,一觉大天亮,没想到真的退下来以后,发现半夜总还要起来一次,毫无疑问是前列腺出现了问题,还好不多,回到床上接着就睡,用掌柜的说话,属“少心无肝型”男人,再大的事情不耽误睡觉,我自己认定是心宽体胖型。
周六的早晨六点半钟起床,第一件事情是拉开两个房间的窗帘,之后打开电脑,再就是去方便和洗漱,这一切处理完毕,坐到电脑前把上一天写的博文贴出去,并不是想表现什么,只是告诉自己熟悉的人高老头依然健在,还可以用文字表述自己的心境,感觉跟公鸡报晓一样的功能。
早饭跟吃药同步进行,吃药是这一天身体感觉舒服的基本保障,所以总是跟着早饭一起摄入,知道也是一种心理作用,总觉得把药吃了,这一天就可以好过了,至于中午和晚上的药物可以疏漏,但是早晨的药物绝不能不吃,因为里面有降压的缓释药片,对于高血压三期病症的人来说,知道这就跟下还带着救生圈一样的作用。
早晨八点半从家里出门赶往“御用大厨”的用武之地,用掌柜的话说继续革命的场所,到哪里换上工作服,便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烧水煮茶是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估计更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所以自己工作的第一个侧重点大家认同,有了茶水伺候,他们便可以安心地看电视了。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办完这些事情,离中午做饭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左右,这个空挡就是自己上网浏览的时间。
这些年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走到哪里都愿意带着电脑,其实自己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变为阅读,可是感觉大环境不太允许那样,毕竟在那个环境中还有更重要的人物需要照顾,一切围着中心人物来,让看电脑已经是不错的事情。九点到十点半钟,把该看的都看了,假如有想法也会写一点文字,写不完的话知道下午还会有这样的零碎时间。
十点半钟离开电脑,不管你情不情愿,下一步就要在厨房里出现,考虑中午的饭菜问题,这就是你的任务,好在大家都不是很挑剔,自己的烹饪水平还能接受,所以自己感觉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人少做的也少,说不上少而精,反正是荤素搭配,让食客有选择的空间。
午睡成为了这个大环境中所有人的共识,自然也有我的休息的地点,自从退了下来,午休就像一天三顿饭必不可少,而且感觉越睡越甜,居然像晚上一样做梦不断,有些梦做的比晚上做得更荒诞,不管怎样午休以后整个下午都非常的舒坦。
两点起来到四点半又是自己学习的时间,很有可能把上午的那些想法完善,也有可能写一点新的感受,两个半小时觉得是比较充裕的时间,知道白天写了这些文字就是为了给晚上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即便写不完也不要紧,回到家中再耽误一点时间,进一步去完善,并不是想要怎样,最起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思维正常。
当然,也绝非每天都这样,也有写不出来的时间,那里也有我带去的书籍,也可以去阅读,不过伴着电视机的声响,你就知道这样的阅读的效果会怎样,也有时就站在窗前看光景,想起自己儿时的往事,也是住在二楼,也是站在窗前,看到马路上的行人多么羡慕他们,什么时候也成为了大人,自己说了算,想吃就吃,想玩就玩,那才是一个神仙。
四点半到六点,又成为了呆在伙房的时间,即便你没有饿的感觉,你也要在那里忙活,知道这是一天的最后,饭菜的品质决定了你这一天的表现,看着心满意足离开餐桌的他们,知道这一天算作是圆满。
上午属于自己的时间一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加起来也就四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工作了半天的时间,而到了晚上回到家里面即便是七八点,坐下来你就会感觉有非常之大的时间空间,看到午夜时分,才达到八小时工作时间,所以说学习的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