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一十三)

(2020-07-03 07:06: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退下来以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严肃的问题,有人问什么是严肃问题,就我个人而言进入到老年行列,生老病死的事情就是严肃问题,眼前看到的一切,不得不让你去深入的思考,把生死的问题想通了,你便彻底自由了,还有谁能超过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最起码自己目前做不到,虽然心里面在想将来面对死亡,千万别经历人财两空才撒手人寰,一定要快刀斩乱麻。

 

看了一个电视新闻,一个送快递的中年人,骑着车子突然就歪到不省人事,路人见状纷纷施救,等120救护车来走,帮忙的人悄悄离开,后来据记者报道那个突然昏迷的送快递的中年人猝死,不治身亡。中年以下的人一定为这个英年早逝的人感到惋惜,而我的想法则不一样,认为这个人一定是积了大德的人,上苍用这样一种方式吧他叫走,即便留下多么的悲惨的身后事,但是这个人没遭罪就离开了,这是有功德人的待遇。

 

从快退下来的那时候起就不停地参加先我们而去人的告别仪式,从悲伤逐渐转化到为他们庆幸,先我们而去的人德福了,这是现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不用为让我们身心交瘁的事情经受磨难,再也不需要和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去争辩了,一了百了,是最彻底的解放。

 

过去一直认为哭是一种悲痛的呐喊,后来逐渐地明白那是一种释放,是我们悲痛的心情得到尽情释放的有效方法,哭得越悲切,康复的时间越快,悲痛用这样的方式彻底释放出去,你也会理智地看待这些,假如这是无法逃循的一个劫,那你就欣然受领吧,无论你有多么的不舍,那是你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的原因,你只想享受活着的那些快感,不知道所有的快感都是一种消磨,而且是快速地消磨掉。

 

儿时面对死亡除去恐惧,就是自己假想的那种无法排解的悲伤,就像我写过的那样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死了以后就变成鬼了,后来知道那就是在说人的灵魂不死,当然小伙伴也是听其他人的口口相传最后就成为了这个样子,所以听到谁家死人了,第一个感觉就是鬼光顾了,跟那个小伙伴关系再好也不敢到他家去了,知道那是最原始对死亡的一种恐惧。

 

不仅如此,看到小伙伴讲述他们家老人去世的事情,觉得特别悲惨,觉得他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一直停留在悲伤之中是一件多不好受的事情,白天到学校里面暂时第一忘了悲伤,放学以后回到家里面面对就是悲伤,这种感受一直折磨我很长时间,后来参加工作以后的许多年以后才知道这是我的多虑,他们的悲伤早已经随着他们的痛哭而得到释放,时间是消磨悲痛最有效的方式。

 

儿时没有清晰的思维模式,更多是瞎想的一些事情,到了晚上关灯以后,又暂时睡不着,便开始胡思乱想,认为自己去过小伙伴家,也认识他的奶奶,会不会变成鬼跑到自己家里面寻找自己的小伙伴,越想越害怕,到最后把脑袋钻到被窝里,认为鬼看不到头就等于看不到人,就这样自欺欺人,在极度害怕中进入梦乡。

 

破除这些恐惧的感觉并不难,我曾经写过京城大院里面,家里面照顾我们的阿姨因高血压住院,后来不治身亡,自己也难过了一阵子,害怕了一阵子,后来发现这种恐惧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持续不断,自从阿姨的孩子把他母亲的遗物拿走以后,铁箱子留给了我,到觉得不仅不害怕,有一点怀念她的感觉,因为这个箱子曾经带给我意外惊喜,那就是在整理不要的物品时候,从破布里面掉出来五分钱,认为这是对我的奖励。

 

家里面又来了新的阿姨,很快就把曾经的那个阿姨给忘了,也只有翻动自己箱子的时候隐隐约约还记阿姨的模糊样子,过去几年以后摸样也记不住了,只记得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现在看看也就是那五分钱,还有就是母亲给她包饺子,跟邻居阿姨谈论起来他们抹眼泪的记忆。

 

现在知道对死亡的那种伤感是对死亡局部放大造成的结果,其实,人的修复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记得那一年去外地看一个朋友,知道那个朋友生命快到了终点,也是算作做最后的道别,看到他的爱人那种悲痛,自己觉得她将来怎么过。没过一个月朋友去世,告别仪式我也参加了,记得很清楚他爱人的描述,太阳落到海里,从此天无明日,感觉这就是非常棒的诗句,凝聚着无比的悲伤。

 

过了大半年,朋友的爱人路过小城,由我负责接待,见到她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的憔悴,而且精神焕发,倒是自己装作一副很悲伤的样子有点多余,后来跟她谈起丈夫的很多事情的时候,感觉她是那么地理智,说她丈夫没有福分享受改革带给他的幸福,把这些都留给了我。

 

再到后来谈到了她将来的想法,笑着跟我说,假如这里有合适的男同志,一定要有文化素养的,你也可以给我引荐,我总不能这样孤苦伶仃地过余下的一生。听到这里他的那句有影响的话又回想起来,心想难道她在表述日升日落,到现在你也只能这样地去想,知道她从悲伤中度过,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

 

我曾经写过自己最要好的文友去世,恰巧我又在外地开会期间,当听到他媳妇说,临去医院的时候还嘱咐给我打电话,没想到去了医院不到一小时就离开了人世,听到消息自己正在火车上赶往开会的地点,躺在那里泪流满面,后来知道那种悲伤是对死亡的一种恐惧,哭得不是朋友的情谊,而是生命无常的一种无奈。

 

就像我写的那样,悲伤了一阵子,也没影响到你生活的任何事情,在会议期间好像忘记了那悲伤的事情,面对那么多的同行的敬酒,似乎有进入到另一个环境,喝的同样是找不到北,按说有你应该拒绝娱乐,致哀几天,没有这样足以见得很多事情想得与现实和内心最隐秘想法不一样。

 

回到小城去那些参加了告别仪式的朋友那里探寻最后到别的事情,发现更多人讲述的时候像在说一个故事,或者在写一个纪实作品,就没有感觉他们的那种悲痛,甚至讲了参加人的种种表现,从哪里又谈了对死亡的看法,一直认为朋友之死是一种解脱,不应该为他难受,而应该为他庆幸,因为他不再为生活而犯愁,不再为他每天不愿意面对的那些烦恼而刻意回避。

 

对过去的亲人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淡薄,所以到后来看到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拿着大锤再砸那些在没有人认领的骨灰盒,看到随着大锤的落下,尘土飞扬,骨灰盒把砸得粉碎,骨灰也就散落在哪里,你还能听到曾经的那些声嘶力竭的哭喊的声音吗?

 

更多追思留给了节日,清明节、鬼节等等,去公墓扫墓的人又想起了亲人曾经带给我们的好,念叨几句又会怎样,在我看是做给活人看的,过世的人在天上看着他们,早已经知道了这种遗忘是必然,悲痛总不能没有消解的出处,在过上几年我们也成为了老人,下一代还会那样吗?

 

现在面对死亡,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死了,一死百了,感到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无论生活有多少诱惑,既然死亡无法逃循,那死亡何时到来也就无所谓了,惧怕死亡就是对生的贪婪,是一种最自私的表现,你倒出位置,给别人一个演出的空间,更何况一个人活那么长的时间并不是幸事,而是另一种磨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