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三十七)
(2020-04-07 08:13: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过去听人说老小孩,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知道是说老人的事情,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对于他们说的这些不理解,而且还纳闷,都说年纪越大越有生活阅历,越有经验,不然老谋深算的成语从哪里来。那时候有点事情先去找年龄比较大的,关系不错的同事商量一下,实在找不到人也会跟家里面老人商量一下,认为他们社会经验多,老谋深算,会须能够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知道也未必。
一度还认为说老小孩是对老人的不尊重,是看不起老人的说法,当自己到了照顾老人的时候,才一点点明白同事说的老小孩绝非是贬义词,是经验之谈,看到身边的老人你就知道了他们回到了儿童的年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跟我小时候一样,看护老人跟看护小孩一样,两边家老人都呈现出这种状况。
先从吃东西说起,小时候自己想吃的物品,不敢正面的跟大人说,旁敲侧击绕着弯去说想吃东西的想法,大人一听就知道你想干什么,大多时候装作听不懂不予理睬,看到大人的这种做法知道所有的努力无效,便会心情失落地到外面找小伙伴玩,在玩的过程中把那些失落和痛哭遗忘。
到了老人那里同样不好意思说想吃什么,根据要求每天上午老人睡起来给他点什么,下午睡起来再发点什么,过程跟幼儿园的照顾孩子内容十分的相像,例如每天上午老人九点开始睡觉,到了十点钟起床,给老人到白开水之后,一定是会发水果,根据季节的不同发的水果也不同,你会看到老人欢天喜地的样子,不仅如此吃的很认真,吃完这些你能看出来情绪大好。
有人会问你不发行不行,当然可以,但是老人心里面惦记着,他不说,但你能感觉到他的那种表情和神态在等待着分发,只是不跟孩子们那样直白的说出来,假若你真的忘记这些事情,老人会提醒你本应是下午吃的物品,说,奶喝了没有,由于忘性太大,酸奶也记不住,就用奶来称呼,你一听就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不过那是下午起床后的食物,其实他心里面知道,故意绕着弯子告诉你该给的食物还没给他,听到这些就知道了他的想法,赶紧去找水果,拿到他眼前,放心绝对看到他欢快无比的样子,完全像一个小孩,毫不掩饰心里的真实想法,接过去以后,开始吃的时候便不会再搭理任何人,吃的绝对的认真仔细。
老人也会拿到物品以后,伸出手去跟你说,你也吃一点吧,告诉他我们不吃,这是专门给老人吃的,他会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样子,看到他低头认真的吃的样子,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哪有这样的待遇,偶尔大人心情高兴,买了水果放在盘子里,让每一个孩子自己去拿。
不要以为让孩子自己去拿是给孩子自由,那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自己经常被点名批评和被惩罚,内容很简单,第一是没有学会尊老爱幼,盘子里的水果让你去拿,必须先拿给大人,大人不要才轮到你选择;第二是要学会孔融让梨的精神,主动拿小的吃,把大的让给别人。
那时候哪有这样的自觉性,跑着就去抢盘子里的水果,放心那个大就挑那个,用大人的话说,就长了吃心眼,经常大人看不管自己的这种做派,一声怒吼,让我把水果放回盘子里,站在大人面前接受传统教育,让哥哥先去拿,一边吃一边看着我委屈泪流面满的样子。
所以往后自己便知道了谦让,心里在不情愿也不敢再表现出那么肆无忌惮的样子,故意去拿一个小的水果,当看到自己吃完了,别人还没吃完,一定心里面觉得太吃亏了,太不近人情,后来才知道大人和哥哥都细嚼慢咽哪像我狼吞虎咽很快就结束战斗,到现在依然是这样,总会是第一个吃完。
人到了老年又回到了童年状态,没有什么我们曾想象到的那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依然不间断地学习和思考,回归到最简单的生活方式,考虑的问题很简单,除去吃好东西之外,就是看电视和睡觉,阅读和思索都成为了往事。
要知道我年轻的时候,两边家老人正当年,老父亲除去繁忙的工作之外,感觉那一身正气,那学习钻研的精神,让我感觉亚历山大,后来倒插门去了老岳父家里,面对这个正规刻板大学生,自己更是有压力,逼得自己不得不跟着在那里装着学习,其实很想娱乐至死。
把话说远了,继续回到老人那里,在吃饭的时候,老人表现出来的性格同样跟孩子一样,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他一开口你就知道这顿饭他喜欢吃什么,这也是摸索出来的经验,跟小时候自己很相像,第一个你看他的眼神,看得最多的,停留时间最长的一定是他想吃的物品,再有他主动用筷子拣给你的物品,就是他最喜欢的吃的物品。
这是最初表现出来的样子,一旦吃饭开始,他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吃饭上面,放心所有他喜欢吃的物品,会一刻不停滴去吃,直到吃完为止,忘了最初的那种谦让。坐在那里看到这些心里面就想起来同事说的老小孩这件事情。
小时候自己何尝不是这样,不过是跟现在的老人不一样,眼下我们是用心喜的目光看着老人吃,觉得他们这样喜欢就是一件好事情,证明身体还不错,假如你做的饭他不吃那就问题严重了,所以全都吃了更高兴,认为是对厨师工作的支持。
儿时可不是这样,那时候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达不到那样的生活水平要求,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早晨晚上大多是咸菜和稀饭,中午做的菜也基本上是清汤寡水,不喜欢也没办法只能对付着吃,除非你有性格不吃,但是哪有这样的事情,看谁多吃了都会嫉妒,跟着去抢。
每个星期只有大人休息在家,才是改善生活的日子,大人一定会比平时多天两个菜,这些菜一定是我们喜欢吃的,老母亲的厨艺不错,可以说出色香味俱全,她炒出来的菜绝对受欢迎,用大人的话说,吃的看不到鼻子,一副饿死鬼的样子。
自己经常会被大人在饭桌上训斥,主要原因就是看到那个菜喜欢吃,就不停地去吃,大人知道这个菜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们不去吃是不好意思,知道都去吃的话很快就吃没了,都在发扬孔融让梨精神,自己馋疯了就忘记了平时家里面经常教育自己的那些礼让,恨不得把盘子放到自己的面前。
多少次自己吃的正香的时候,脑袋上就被挨了一筷子,抬头望去大人用凶狠的目光瞪着自己,不知道做错了什么的自己问道怎么啦,这一问大人就火了,问道,好菜就你一个人吃,你就没想到别人吃不吃,还有其他的菜为什么不去动?听到这里明白了大人的意图,很不情愿地去吃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
到后来为了防备我这样的吃东西惹大人生气,每次有了好菜,就给我拨出一些,自然自己喜欢吃的菜就不可能吃那么多了,后来知道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里都上演,大人在的时候都装作不好意思,大人一走立刻开始相互抢着吃,居然有的把盘子里的菜端过去倒在自己的碗里,达到独占的目的,弟弟妹妹不高兴一哭,大人过来了解情况,把菜倒在自己碗里的那个孩子一定会挨上两下子。
老人吃饭跟小孩一样的还有一点就是饭渣落得到处都是,碗里面也吃不干净,用过去老人说自己的话,好像几辈子没吃过一样,小时候自己为了经常洒落在地上和桌子上渣滓,被大人训斥,经常说,你是不是嘴底下有一个漏桶,饭从漏洞里掉出来的,自己不明白还故意摸一下下巴感觉是不是真的有口子,大人看了哭笑不得。
后来大人为了不把衣服的胸前弄脏,给带了一个围兜,虽然不好看,但是不会把油渍滴到胸前,现在老人吃饭同样也是这样给准备了一个围兜,每次吃饭先给穿上,吃完饭以后围兜上落了不少饭渣,再看一看桌子上和碗里面到处都是,心里面在想自己小时候为了这些没少挨揍。
老小孩跟小孩的区别就在这里,老小孩做什么都可以原谅理解,而孩子做出这些就需要各种方法的教育,对我的方法很简单,筷子加巴掌,立竿见影,谁叫咱是三类孩子,都说:一类孩子用眼教,大人的眼色孩子就明白;二类孩子用嘴教,毫无疑问自觉性比一类孩子差,不说不明白;三类孩子用手教,这就不需要解释了,自己经常表现出记吃不记打的情形,用别人的话说,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