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五百五十)
(2019-12-26 06:47: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无论是周末还是假期,当你发现对这些曾经很有感觉的日子不再在乎的时候,毫无疑问你已经老了,已经没有了好奇的感觉,这种好奇正是你身体内部精气神的表现所在,我发现自己跟家里面老人一样衰老的厉害,曾经那么期盼节日假期的日子,居然自己已经没有了感觉,而在微信上看到那么多的熟悉的人都逢年过节和小长假都在那里跃跃欲试,策划了不同的过节和游玩计划,要是早前一定会羡慕嫉妒恨,到了当下只有一个感觉——折腾,跑出去干什么,人挤人,而且还身不由己,何苦?
想一下也就从去年开始没有了玩的兴致,除去家里面的很多事情离不开是一个原因,内心里的那种衰老毫无疑问是造成这种感觉的关键,总觉得还是在家里面好,可以让自己有一种安全和舒适的感觉,内心里的假期就是呆在家里休息这么简单,绝非与以前一样假期与游玩紧密相连,感觉有点玩不动了,而且能引起你兴趣的东西并不多,面对很多人提出的方案兴味索然,不好意思一直一口回绝,找出若干理由推辞。
这绝非是我一个人,发现家里面的老人也同样,他们内心里面根本就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从去年开始起老父亲对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春节也失去了概念,年夜饭的时候问一下这是什么节日,老父亲或许是跟我们开玩笑,或许真的记不清这样的日子,很高兴地跟我们说,这是他的生日,大家都笑了,觉得这种幽默在节日里格外有喜剧效果。
逢年过节作为老人来说,特别是像老父亲这样的性格,绝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当回事情,到点吃饭,到点睡觉,后来知道在他的内心里面就没有这样节日的概念,认为这就是普通的一天,也要按照平时里的生活习惯来,早晨一起床也就六点钟就喊着吃饭,倒是早饭不复杂,很快就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吃完早饭心满意足之后便会躺在沙发上进入遐想空间,一直到在梦乡里继续遐想。
到了中午十一点又要吃饭,认为这是必须重视的一顿饭,必须有大鱼大肉,认为这是体现好日子的具体表现,也是为了让油腻帮他好进入午睡时间。晚饭时间四点半钟就要吃晚饭,晚上新闻联播节目之后,进入晚间睡眠的时间,午夜时分有了饥饿感,或许还会去厨房寻找点方便的食品,在之后就是到黎明时分,几乎一年到头这样的作息时间不能改变。
我以为像老父亲这样的是少数,后来发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多都是如此,由着自己性格来,而且节假日的概念并不强,后来观察老岳父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反省自己发现也在趋于这样一种状态的发展中,就我自己而言认为节庆都是人为的,与我们日常生活并无多大的关联,是一种烘托而已,过不过节都是这样的生活,这样感受与老父亲几乎没有差别。
。
写过多少次,年轻时候就盼着过节,觉得只有在节日里才有一种氛围,才有一种不一样的幸福感觉,到现在才知道那是内心里需要造成的期盼,到了现在退下来面对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是假期,自然就没有什么吸引力,而年轻时候需要去上学,需要做功课,自己没有自主权,长期在家长的严厉管教下倍感压抑,所以在节假日里面多多少少感觉这种束缚略微宽松,你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儿时对节日感觉最浓烈,包括对周末的休息也觉得特别的兴奋,到了星期四知道明天再混一天又可以尽情的玩了,也许很多人在想你怎么总说孩子时候总玩,不玩干什么,更多时候大人忙他们自己的事情,而我们几乎就没人管,最关键是学习一塌糊涂,只剩下玩着一件自己可以胜任。
写过多少次,小学的时候最希望过的是暑假,等开学到学校里面报到的时候,自己已经晒成了非洲人,脸和胳膊绝对是酱紫色,跟非洲人的肤色差不到哪去,这源于整个夏天暴晒在阳光之下,整个夏天就穿背心,自己知道也没有别的衣服可以穿,夏天无论是下午天还是晴空万里,都能找到玩的事情,也总有一批跟我差不多的小伙伴,所以时间并不觉得有多难过,日子有多艰难那都是大人考虑的问题,玩累了到家吃饭,之后睡上一觉又充满了电,满院子到处跑。
真正期盼过年的记忆是到了小城以后,已经上了中学,离开了京城大院的环境,那个环境好像对逢年过节这方面的事情并不太介意,因为大人都是部队上的军人,所以经常不在家,特别逢年过节都要下部队与民同乐,现在知道那是稳定工作的关键一个环节,所以逢年过节大人不在家,也就没什么跟平时更多的不一样。
到了小城,老母亲的亲戚都在这里,百姓的逢年过节的那种重视程度无疑也影响老母亲,也开始考虑逢年过节的这些人来人往的事情,有了考虑自然就有了一些实际准备,而我就成为了跑腿的,看着买回来那些对自己诱惑力非常之大的物品,内心里的那种期盼油然而生,表现在各个方面。
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春节跟着母亲去她姐姐家里面,大姨给我拿麻花吃,说是自己亲自炸的,自己就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炸的,更不理解为什么过春节要炸麻花,倒是吃起来很过瘾,要不是事先老母亲有要求,不能显现出馋鬼的样子,别人给你吃的物品也要装出推辞不要的态度,那时候哪有大人要求的定力,心里面在想那真的不是我的性格,别人给你不仅愿意大方的笑纳,假如让自己不客气吃的话一定会呈现风卷残云的景象。
在后来又知道了很多过节期间的事情,觉得这是一个解馋的节日,平日里吃不到的很多东西在这个节日里可以品尝到,特别是猪肉制品,到后来就有点吃不动的感觉,不客气地说吃的满嘴油花,包括自己衣服胸前都会滴上油滴,那时候也没有秤,估计一个春节也要胖上五六斤,等节后回到穷日子时候便会自然瘦回来,年复一年就这样在期盼中,在难忘的回忆中过去。
在到后来想法和要求就越来越多了,曾经写过的那样,不单纯希望吃点好东西,还希望跟小伙伴到外面去玩,逢年过节一起到公园和海边,或者一起去商业街在那里让嗅觉过年,特别是食品商店里飘出的香味,让你有一种想入非非的感觉,想到家里面所在处自立的食品盒,如何创造条件打开。
等就业进了单位,你发现又有了不一样的期盼,内容有多了许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的相对好转,不同的想法就应运而生,围绕着如何让自己的那些欲望得到满足想尽办法,绞尽脑汁,也可以说不择手段去实现和满足,到现在知道有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实在是太危险了,幸好自己上苍惠顾,不然的话不敢想象会是怎样的结果。
在到后来你感觉有些事情有条件去满足的时候,也曾一度疯狂过一阵,回想一下十多年前的公款旅游,跑了那么多的地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带着业务客户和友好城市同仁吃了那么多联络感情的饭和酒,包括带着他们尽情地进行娱乐,在后来的那种相互走动到了相当的密集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要面对相对应的责任和风险,绝非向你曾经的那样一厢情愿的想法,那时候谁还知道到头来都要面对问题的承担,应验了那句话,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青丹。知道有风险对玩的兴致自然会降低,更何况面对身体的一天天的衰败,那种新奇和精力也就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的消减,最终没有了感觉,像现在这样觉得在家里面就挺好,是最经济、最舒适、最省心的一种生活方式。
到现在比老人多一点的就是还能找一本闲书去翻阅,还可以在电视节目中找到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节目去浏览,还可以自己独自漫步在自己选定的线路上漫步,自然也可以满足想到的一些对美食的要求,剩下的与老人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