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五百三十四)

(2019-12-04 08:10: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有些俗语不无道理,例如“黄泉路上无老少”,就非常之精准,都以为死亡属于上年纪的人,其实每一个人都从出生那天开始就与死亡做着不懈的抗争,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斗不过死神,在通常人的感觉中不该离开的年龄却离开了人世,悲伤的程度比那些自然死亡的老人要强烈得多,用现在的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可是死神不管这些,谁离着它近,就把谁带走。

 

为什么要写这些,前两天听说自己的一个老同事,也是跟我一起进单位的同事在大洋彼岸因患重疾不治身亡,论年龄跟我是一年的,觉得非常的可惜,这个人跟掌柜的和我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算作是老同学,毕业以后分配工作又在一个单位,她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学习型的女孩子,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考上大学,但是后来她考上了小城某医学院的走读生,在我们这一批到单位的十一个人中,她是第一个毕业以后从护士岗位过度到医生岗位的人。

 

家里面掌柜的跟我一个单位,她上的是中专,部队的一个医训队,类似现在的专业学校,她毕业以后回到单位做了特检医生,一起进单位的其他人,除去我做了行政工作,其他的都成为了护士,当时觉得有点没脸面,谁知道后来护士的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年护士的待遇已经高于医生的待遇,不仅如此国家还有专门的护士节,他们退休以后从工资上就能感觉出护士的重要性,用掌柜的话说,早知道就不改行了,退休损失不少钱。

 

那个从医学院毕业的同学,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清瘦的人,谈不上漂亮,但是给人一种文静的感觉,共青团搞活动的时候,你总会发现她手里拿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喜欢读书类型,虽然那时候自己也学着附庸风雅,把阅读经常挂在嘴边,但是与这位老同学比,就显得自己很浮躁。

 

她当了医生以后,为什么又想要出国,不得而知,但是她走的时候,我还没有离开第一个单位,好像正干的风风火火,加上跟掌柜的结为秦晋之好,所以对单位里的女同志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显示出自己作风正派,其实,这才是虚伪的表现,内心里的自己并没有那样的纯洁,想入非非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这位老同学得知我跟掌柜的谈恋爱的时候,跟别人说,好菜都让猪拱了,对我找掌柜的非常的不适应。

 

好像那个年代去大洋彼岸是更多年轻人的梦想,自己也曾经动过这样的想法,但是转过头去想一下,这种想法就变得不那么强烈了,那就是英语的水平,那时候要出去的话多多少少要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这不是我猜想,身边的几个准备出国的同事和朋友都能看到他们补习外语的行为。

 

我曾经写过的跟我一起到上海培训的系统里面的熟人,也算作是自己的女朋友之一(这是我自己这样去想的,在她那里怎样认为自己不知道,也许她就跟我的那位一起进单位的老同学一样,根本就没把这些事情当回事情,就把你作为一个关系不错的熟人,自己很有可能是自作多情。)但是内心里的想法不能去掩饰,当初就是这样去想的,也是那样去做的,把她当成朋友来对待,而且特别珍惜作为女朋友,至于有没有其它的想法,这要等到今后的某一天再去描述。


就像我跟文友们说的那样,现在更多人都在掩饰自己,根本就没说实话,其实内心里的那些躁动和人性的本质中都是一样的,将来有一天我要真实地写自己曾有的那些想法,无论别人说是龌龊,或者是低级下流,这些都是内心里曾经想过的事情,不要以为想过的事情没有付诸行动就算作没有,我相信宗教的某些观念,内心里产生了想法,你便等同于做了亏心事,你就要对你的这些龌龊想法去忏悔。

 

那位系统的女同事,一起去上海学习期间,跟自己单位的这个老同学一样,抱着一本英文的书籍,不停地在那里念,问她这是为何,说到了大洋彼岸假如语言上无法沟通,基本上就没法在那里逗留,后来自己知道但凡想出去的人都没有想回来的,都希望永久性地留在那里,因为那个时候国外的物质生活和自由程度我们无法比拟,更多的人到了那里感觉就是进入了天堂。

 

另一个为出国做准备的熟人是我们系统团委的一把手,我则是他的副手,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看,这个人的前途无量,但是他并没有我的这些看法,觉得在这边没有前途,后来听说家庭的不和睦也成为了他远走高飞的必然,他就像我说的那样白天抽时间学习英语,下班以后到夜校进行强化学习,他们的努力见到实效,到了大洋彼岸不长时间语言不再成为问题,只是做得比较辛苦。

 

我曾经写过,这些怀揣着远大抱负的这些朋友,在那里艰辛努力了二十多年,也没有按照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发大财,用我的话说,在国内出同样的出力也可能比他现在要更好,后来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不谋而合,这些年他们从大洋彼岸回来,坦诚地跟我说,早知道国内发展那么快,自己跑出去干什么?不过现在已经成为了那个国度中的一员,也只好入乡随俗。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在那边物质生活跟国内差不多,但是很多方面比我们要享有的空间大,得到充分的保障,不过我并不这样去看,一个国家的自由有多大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在那些国家里面同样百姓不过是选票中的一票,那些管理者所干的事情,与老百姓一点关系没有,全世界不管任何国家的老百姓都一样,根本就没有心思去了解国家动向,都把目光放到自己身边的事情上去,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纯粹是扯淡,老百姓知道什么。

 

这位同事走了去了大洋彼岸,从此就没了信息,也不需要知道,在想象中一定比我们过的舒服,因为那些回来探亲的朋友给我们讲述的都是他们的幸福生活,到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虚荣的表现,他们有选择地讲述幸福生活,就是忘了描述他们的打拼的辛酸和苦衷,到是在一些文学作品里能感受到在外打拼的那种艰辛。

 

在后来听说我的这个同事回国参加亲人的葬礼,还找相关的人打听了交养老保险的事情,或许她在那时候就有了想回国的念头,当知道断了那么长的时间很难再补齐的消息之后再就没有了音信,前几天得知他在大洋彼岸过世了,为这样一个人感到惋惜,我知道大洋彼岸的政府,还是我们国度的劳动保障部门都为这样年轻就过世内心里感到高兴,为国家做了无私贡献。

 

这是我们一起进单位的第一个过世的人,当然比她更年轻,过世的职工不是没有,这也是后来听说的,一个跟我关系不错的小兄弟,论年龄比我小不少,当初我在单位负责共青团工作,他在食堂工作,对我的工作绝对的支持,而且给了我不少实惠,就像我说的那样,经常去买菜,每份菜两毛钱,给他五毛钱,他打上菜以后,找回你的钱,故意地把菜票反着给你,接过去便离开,在回宿舍的路上一看,那五毛钱又找了回来,这些事情已经心照不宣。

 

后来单位效益不景气,他们都无奈回家休息,后来听说他开出租车,还真的碰巧遇到过一次他开车,坐了他的车,在路途中简单讲述了这些年他的不容易,到了地点下车给他车费,他坚决不要说这是看不起他,自己只好再三道谢,却没想到这是最后的诀别。过了一年听说他患病去世,自己心里面非常的难过,打电话给第一个单位的人事部门的熟人,跟他说,老同事去世要跟大家说一声,最起码要去送他们最后一程,没想到对方回答得很干脆,说,这是他家属的意见,不让任何单位的同事参加,从简办理。

 

    我心里面知道,小兄弟家属的这些要求,是对单位的无声抗议,假如不是下岗回家,假如没有这样大的生活压力,假如不是拼死拼活的挣钱贴补家用,也不会这样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自己只好在心里默默地跟那个过世的小兄弟说,祝一路走好,天堂里面没有下岗和为生活拼死拼活的操劳。当然这句话也要为那位一起参加工作的老同学说,终于在天堂与家人团聚,这是你一直愧疚,现在可以弥补了,现在与父母团聚在一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